国际减灾日:记牢这些,关键时刻能自救!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0年10月13日 14时20分
地震、火灾、洪水、泥石流……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今天是第31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 灾害风险治理能力”。
国际减灾日是联合国大会为促进风险意识及减灾的全球性文化而倡议设立的一个国际日,旨在赞赏全世界民众和社区为减少遭受灾害风险做出的努力,并提高大家对所面临风险的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突发性灾害天气呈现增多趋势。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滑坡发生的前兆及避难:
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发现前兆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及避难:
在山坡中前部出现规律排列的裂缝。在山坡坡脚处,土体突然上隆(凸起)建在山坡上的房屋地板、墙壁出现裂缝,墙体歪斜。在山坡上,干涸泉水突然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涸、浑浊。动物惊恐异常,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发现前兆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
地震自救口诀:
(1)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万一断电力,欲速则不达。
(2)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3)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4)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5)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6)震时开车太可怕,感觉有震快停下,赶紧就地来躲避,千万别在高桥下。
(7)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万一赶上强余震,加重伤害受不了。
暴雨防御要点:
(1)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2)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3)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
(4)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5)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6)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过马路要留心积水深浅。
雷电防御要点: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
(2)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4)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5)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6)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人被其伤害。
(7)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
大风预防常识:
(1)在外面的人应尽快回到室内。
(2)处在迎风、空旷区域等易被大风严重吹到的房屋内的人员,居于木屋、彩板房等危房、临时房内的人员以及紧靠高压线的人员,都应在大风到来之前迁移到安全的地方。
(3)不去旷野,更不要去高处。
(4)大风袭来可能会造成停电、断水等情况,不要惊慌,先躲过大风,然后再处置。
(5)大风袭来时,在室内的人员应快速关闭窗户,拉下窗帘。人不能站在窗口边,以免强风席卷沙石击破玻璃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