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掩映下 简从竹海来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3月01日 14时29分

  “瞧!2000多年前的宝贝,我的竹简工艺之梦,就来自于它!”陈容指着工作室玻璃展柜说。走近一看,原来是红绸子上一方巴掌大小的古竹简残片,笔意俊朗,古意盎然。她告诉我们,10年前的初夏,涉水临湘羊楼司镇游港河时,她邂逅漂泊经年的古楚简。那一刻,酷爱书法的她受到深深触动。

  移步门外,龙窖山岭接湘鄂赣,漫山皆竹,绿海无垠,白鹭如雪,翩翩啁啾,真是满山的宝啊!这里是湖南岳阳临湘市羊楼司镇,国务院命名的“中国竹器之乡”。全镇有24万亩竹山,居湖南乡镇之首,涉竹企业600多家,3万多人从事竹加工业,去年镇上此项收入达35亿元。

  在竹林掩映下,我们走向青石板小径深处,一探竹简制作工艺与古代有何不同。进厂门,入车间,一边是杀青楠竹,劈削成薄片,一边是纸笔墨砚,篆隶楷草各种碑帖。墙上一排排金黄色竹简精品,有诗词短赋,松梅兰菊,承载着千载文脉。竹声过耳,絮语隐约,将我们引向了遥远的云梦泽国——楚简的摇篮。

  竹简最早记载于《晋书》的“汲冢竹书”,《尚书》亦言:“维殷先人,有典有册”。孔子韦编三绝,传为佳话。宋朝诗人宋协诗赞:“千载流芳传竹简,一言偃革见囊书”。由于取材便利,质感绵密,保存长久,两千年间,作为基本书写材料,竹简是造纸术发明之前的主要书写工具,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湖北郭店楚墓竹简,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沿着连山系水的坚韧简书,华夏文明传承光大,铿锵走来,还诞生了一门新学科——简帛学。而今天,仿古竹简的制作技艺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阵啧啧的惊叹声,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转身一看,只见小陈正将竹简长卷《岳阳楼记》解绳舒展——简册俊雅,方寸之间,篆隶遒劲,桐油暗香,绽放异彩。一位外地来的文物考古老专家俯下身来,双手抚摸,吟诵,赞叹:“奇妙啊,果然一派千年楚简的神韵!”

  一枚又一枚竹简,蕴藏着令他们激动、兴奋和心有灵犀的一切。那闪烁其间的文化密码,跌宕起伏的历史云烟,一颦一笑的历史人物,纷至沓来,绚烂如花。墨香盈动,书意氤氲。车间忽然静了下来,人们向小陈围拢,屏住呼吸。只见她挥毫新简之上,笔走龙蛇,行云流水,墨迹浸简,淡淡竹香,萦绕字里行间:真情《咏梅》,怅望《赤壁怀古》,神邀《西江月》……

  为了全面了解竹简文化,陈容到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湘西里耶秦简博物馆等地学习,拜师学艺,潜心钻研,在镇里扶持下创业,将书法艺术和竹简制作结合起来,让更多人通过小小竹简感受到汉字书写文化的无穷魅力。

  从茫茫竹海化身镌刻了文化经典的仿古竹简,一节节竹简要经历怎样的涅槃?从选竹、削片、烘焙、刻槽,到穿绳、墨书、过油、磨润等环节,传统的竹简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今天生产工艺已更加现代化,改笔写为电脑激光打印,可以实现产业化生产。

  临行前,在竹简成品库,温暖的灯光下,一卷卷沉甸甸的竹简,琳琅满目,比肩接踵,起伏如山。徜徉其间,竹香丝韵里,孔孟老庄的慧语绕梁,还有李白、杜甫的吟咏,苏轼、辛弃疾的放歌,妙句短章,如风似雨,潜入心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