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的微电影之路——尤达专访
源 / 北国网    文 /     2018年07月03日 13时43分

  尤达,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主任。常年从事微电影创作,作品获得全国摄影艺术展多媒体类金、银、铜奖;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院奖”;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际微电影展映优秀作品;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等诸多奖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省厅级课题多项,荣获得中国摄影教育优秀教学奖。

  这是个有着三重身份的人:教师旨在教书育人,学者关注科学研究,导演强调不断创作。在这个微电影时代,尤达觉得时代给了他这个机会,用三种身份走上他特有的微电影之路。

  微电影研究的孜孜不倦者

  2000年,《大史记》的出现,是尤达第一次接触到微电影雏形;2006年初,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血案》让他对这种影像形式进行思考,他将之称为“网络剧情短片”。2009年他撰写了《“解构”盛宴--我国网络影像之剧情短片发展概况》一文,对这种影像形式的来龙去脉一一梳理,并大胆预言:“网络影像之剧情短片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取决于两点:能否像网络文学那样建立成熟的网络传播机制;能否成功引入大量商业元素的介入。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网络影像之剧情短片将会带动网络影像整体的发展,从而向电影、电视等传统影像媒介发出真正的挑战。”一年之后,“微电影元年”诞生,一切的发展如他所料。视频网站的转型,商业需求的集中,使得微电影在短短几年如井喷般涌现。此时他试图回答这样一个疑问:微电影在中国发展得如此红火,为何国外没有?通过研究发现,微电影从形式上看很像电影短片,而电影短片在电影诞生之初便已存在,历经一百多年发展,已经在国外形成独特的风格:往往通过新的艺术尝试,力图摆脱电影生产的惯例,摆脱商业对艺术的影响,更为注重对哲理的表现。这使其并不为普通中国观众所熟知。互联网兴起之后,微电影的出现,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沿袭了电影短片的形式。但在内容表达上,碎片化叙事的微电影迎合的是年轻人简单、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过于深邃的思想不是微电影所能承载的。尤达认为,国外微电影概念没有起来,因为一方面电影短片对西方电影的影响之大,要远胜中国,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电影与互联网结合最为紧密的国家,微电影在中国发展如此红火,有理有据。

  2013年,微电影迅速进入产业化,尤达立足江苏一隅,在国内率先对区域性微电影产业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他所承担的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微电影产业发展研究》,从文化产业与传播学的视野研究微电影。2017年课题结项,研究中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他,作为文化产业异军突起者、新媒体环境下最流行的艺术形态,微电影强大的生命力究竟来自何方?为此他开始接触西方叙事理论,希望结构主义叙事学能给出一些答案,目前的研究正在开展中。

  尤达在微电影田野调查现场

  微电影教学的前沿开拓者

  2010年“微电影元年”开启,尤达在南京艺术学院开设公选课《微电影作品赏析》,希望能与学生共同探讨这种全新的影像形式。这门课受欢迎程度是他始料未及的,每次选课都能突破上限。尤达笑着说:这就是微电影的魅力,它太受年轻人欢迎,这里每个人都有电影梦想,而微电影就像是个孵化器在给这些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机会。七年下来,尤达在不停调整着自己的教案,因为微电影发展实在太快,很多新的案例必须及时更新。此外随着他对微电影研究的深入,用传播学、叙事学的标尺在衡量微电影,每有收获总要第一时间与学生分享。而关于微电影的实践课程,更是尤达关注的重点,他认为说再多不如动手去做。这些年他所指导的学生微电影作品屡获大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际微电影展映、四川“金熊猫”、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国高校数字短片大赛、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等等。在这些教学工作中,他最为关注的首先是学生创意的理念。因为微电影首重创意,如果只是技术的教授,不应该是大学承载的唯一使命,更何况微电影发展如此迅猛。其次是电影的规范,他始终在坚持微电影的艺术性,希望用电影的标准来衡量微电影。他总会这样和学生说:追求微电影的艺术性,这可能只有在你们大学阶段完成,当你们毕业再去完成微电影作品,难免会受到商业性的影响。但你对微电影艺术性的追求一定能渗透在你今后商业微电影作品中。

  尤达在微电影实践教学现场

  微电影创作的艺术追求者

  研究与教学之余,尤达更关注微电影的创作,他是一个导演,虽然团队成员一直在变,项目经费总是捉襟见肘。对此他戏言,我最关注微电影定义中的微制作经费。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他始终坚持保证作品的质量。因为他要走的是微电影的艺术化之路,虽然每年也会完成许多商业项目,这是产学研结合必然有的一环。但对于属于自己的类型微电影作品,他觉得必须首先保证艺术性,微电影的商业性则是其后再谈及的。对此他和他的团队有过对话:所谓安身立命,前者说的是去赚钱,后者则需要情怀。人总要有些追求,应该勇敢走下去。作为导演,我能保证的就是作品的艺术性,而当这些作品为大众认可,商业价值的获取自然水到渠成。

  于是武侠微电影《浮沉谁主》中,他坚持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场景搭建上,团队自己动手搭建小屋、做旧道具等等;科幻微电影《探测时代》中,坚持尝试电影级的“时间静止”技术,在荒郊野外耗了一天就为完成一个镜头;儿童微电影《没人知道的地方》中,坚持邀请没有表演培训经历的儿童演员,为此处处需要照顾到孩子的情绪;谍战微电影《流风日》更是遇到了更大的挑战,他一再坚持不开机,默默把剧本修改了九遍,直到今年顺利杀青。而他的回报是琳琅满目的奖项,从全国摄影艺术展多媒体类金、银、铜奖到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从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院奖”到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等等。这是微电影艺术化之路的成果,也是他多年努力的回报。

  尤达在颁奖现场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