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味更浓,让生活更美,让乡愁得到慰藉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1月27日 12时46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春节临近,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忙。1月2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京启动“非遗牛年大集”,一大批非遗老字号携传统年味“触网”,让消费者在线下单就能买到各地“文化味”年货。

  “春节是民俗活动和非遗实践最集中的时期,让年味更浓,让生活更美,让乡愁得到慰藉。”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在启动仪式上说,“非遗牛年大集”请大家到“云”上赶集,为不能回乡的人搭建一座情归乡里的“云桥”,用非遗解乡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受邀助力此次非遗大集的全国青联委员、电商主播薇娅介绍,“非遗牛年大集”是国内首个数字化的“非遗年货节”,将为各地非遗传承人搭建走进千家万户的舞台,让更多人可以看非遗直播、购非遗年货、赏非遗技艺,认识非遗、喜爱非遗。

  北京东来顺的羊肉、天津桂发祥十八街的麻花、上海老城隍庙的梨膏……各地传统年味美食,消费者用手机就能一键买齐五湖四海的年货。

  “很好吃,是熟悉的味道!”“回不了家,更加想念家乡味道。”“过年准备再买点寄回家。”不少消费者已经率先尝鲜,留言里满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我们家从爷爷的爸爸就开始做面线了,最开始挑着担子在山里卖,后来开了线上店铺,能卖到全国各地了。”福建泉州安溪县的胡丽珍,是当地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努力让安溪面线“触网”新生,走向全国。

  不仅是美食,剪纸、木雕等也成为流行非遗年货。93年出生的王给从小跟着奶奶学剪纸,打工数年后回到家乡重拾技艺,成为甘肃礼县剪纸传承人。“快过年了,大家都喜欢贴窗花,最近订单特别多,有北京的、上海的,还有香港的”,王给说,以前摆摊卖剪纸,挣的钱只能养活自己,线上打开销路后,收入可以养活一家五口人。

  在浙江东阳,木梳是传统嫁妆之一,但年轻人越来越少用到。23岁的陈浩归和他80多岁的师傅,是当地仅有的东阳木梳传承人。他开了一家线上店,希望让手工木梳重新受到年轻人喜爱。“人们对美好的商品都是有需求的,非遗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让每个消费者都成为非遗的使用者和保护者。”他说。(记者余俊杰)

  (责编:白帆、连品洁)

  重庆:加强疫情防控 守护旅客出行

  1月25日,重庆客运段乘务人员在重庆北站站台上给旅客发放防疫宣传单。 随着春节临近,返乡旅客逐渐增多。…高铁钢轨“打磨师”用“烟花”为春运护航

  23日凌晨,寒风呼啸,机器轰鸣,鞍山西站内的道岔上光影交错。在高铁运行的“空档期”,张俊达和工友们佩戴头顶灯,身着反光服,推着钢轨打磨机平稳地在线路上匀速行进。…

  沈阳市沈河区盛京年货大集开集

  新村建大集,家门口办年货

  消费扶贫年货大集今天开幕 千余种放心年货等您“赶集”

  第二届“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年货大集开集

  2019年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扶绥县电商大集圆满落幕

  吉林剪纸大师推动百年艺术传承:不让它断代

  第十届中俄文化大集启幕

  第十一届吉林省年货大集开集仪式举行

  “乡愁大集”启幕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