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行业逐步复苏 拍照打卡成为出行主要动机之一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2月19日 14时16分

  就地过年下,许多身边的“宝藏景点”被发掘,吸引市民打卡。美团研究院日前发布调研报告显示,随着文旅行业逐步复苏,网红打卡地成为城市居民出游目的地之一,拍照打卡成为出行的主要动机之一。这也给网红景点和所在城市提出了新课题:文旅行业进入“去中心化”时代,网红打卡地如何变“长红”?

  小众景点走红,多少有些运气成分。今年春节期间,人们出于“逃离人群”的出游需要,在城市周边挖掘了许多新的网红景点。5G手机、视频直播、一键分享等新玩法,更把这些鲜为人知的地方推上了小屏幕,与传统景区争奇斗艳。镜头中,人们的猎奇心理被点燃,滤镜下,网红地带上了必打卡光环。于是,有些城市借势打卡吸引了更多客流,还带动了相关产业融合转型,进而推动了整体区域经济发展;但也有一些地方,因突然走红获得关注,但旅游承载能力跟不上,反而破圈即巅峰,走出滤镜后遭遇“人设崩塌”。

  旅游目的地想要长红,就不能只红在滤镜下、做流量的浮萍,而是要“就地生根”。在流量时代,充分尊重游客的新需求、满足游客的参与感,就是它的“根”。你看最近走红的新打卡点,或是长居热搜榜的景点,无一不是满足了游客“希望我也在这里”的心理。只有把打卡打造为旅行过程中的一部分,不断寻找与游客的“契合点”,满足新需求,才能在游客心中扎根。就地生根,还在于锻造出地方特色。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如果各地都长着一张你有我有大家有的网红脸,它很可能成为“季抛”甚至“月抛”的景点,很难被长久记忆。此外,滤镜可以一键美化景色,但难以美化旅行中的心情,无论再高超的营销套路,最终都要游客的体验感来检验。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褪去流量的浮华,就地生根、长出文化的灵魂,才是新消费时代网红景点获得长远发展的立足之本。 (刘冉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