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路”越走越宽敞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4月27日 10时03分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的一个小乡村。还记得小时候,村里人与外界联系,主要是靠走山路,单程要走好几个小时。虽然有一条窄水路,但鲜有船只来往。印象最深的是,乡亲们到镇里赶集总是早出晚归。山路难走,村民们把地里种的番薯、玉米挑到镇里去卖十分不容易,因为运输是一个大问题。若行情不好,村民还得挑着农产品原路返回。

  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修一条路”成了要紧的事。一开始,河对岸修了一条宽约3米的路,尽管还没有硬化,但有一些载客的小型机动车来往,乡亲们摇一下小船到了河对岸,就可以坐车到镇里赶集,只需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后来,当地又为这条路铺设了水泥,也有定点的客车经过,为乡亲们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渐渐地,我们告别了“你挑着担、我抬着筐,走过一村又一乡”的日子,幸福感油然而生。

  时代在发展,民生事业也在进步。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家乡的“路”又发生了改变。这一次,村里一下子增加了两条“路”。一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公路,乡亲们再也不用划船去对岸坐车,路已经修到了家门口;一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网路,乡亲们搭上了信息化快车,渠道越来越多,眼界也越来越宽。这两条路的开通,不仅为乡亲们获取信息、沟通外界提供了便利,而且实现了从“人不相见”到“物流天下”的跨越,让原本时常滞销的农产品有了出路,可以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国各地,甚至更远的地方。

  “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越过越有劲头”,这是乡亲们的心里话。修的是路,改变的却是家乡的整体面貌。如今,路通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滋润。尤其是近年来,从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惠农助农政策为乡村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给乡亲们带来了发家致富的希望。农家乐、民宿、种植园、产业园……村里不少年轻人踏上了返乡创业的路,越来越多的人也找到了实现梦想之路。曾经有些偏僻的乡村,已然成为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

  “要想富,先修路”。一条条连通城乡的公路、铁路、水路、网路,推动着乡村从闭塞到开放,从单调到多元,为老百姓开启了通往小康的坦途。家乡之路的不断变化,也是乡亲们走向小康生活的见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乡村又会发生什么新的变化呢?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脚下的路必然会越走越宽广,明天的日子必定能越来越美好。

  (作者为广东省清远市委宣传部干部)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