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快灵”特点,做好“精特多”文章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4月26日 10时35分

  对于太行山里的人来说,山还是同样的山,人还是同样的人;不同的是,人的观念变了。如果只是守着山地种粮食,糊口尚且紧张,何谈增收?换个思维,让绿水青山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那就是稳定增收的金山银山。

  对于打造产业的人来说,旅游业还是旅游业,种植业还是种植业;不同的是,乡村产业之间的界限已没有那么明显。乡村旅游,既要做好旅游,也要立足乡村。如果各个产业单打独斗,互相争抢资源要素,还可能出现乡村产业的内耗。走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培育出各个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局面,则能优化资源配置,放大组合效应。

  不管是改变人的观念,还是优化产业模式,发挥乡村旅游的优势都要立足“小快灵”的特点。小,是因乡村旅游资源“点多面广”,比起一些大景区动辄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投资,乡村旅游单个项目调动资源少,易挖掘、易培育;快,是乡村旅游项目投资周期短、见效快,得益于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家乐、民宿、采摘园投运后基本能实现当年获益,而投入巨资打造的大景区,可能需要若干年才能收回成本;灵,相对一些大景区厚重的管理体系而言,乡村旅游管理机制更灵活,县乡一级就能做统筹规划,具体运营村里和企业就能说了算,省去了层层审批、多个“婆婆”插手、多个主体参与分配的麻烦。

  做精做细做强乡村旅游,必须发挥好“小快灵”特点,做好“精特多”文章。精,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所在,并非盲目走高端化路线,也不需要浓妆艳抹,而是发挥“小家碧玉”的天然优势,略施粉黛就能将旅游服务做得更精心,将旅游产品做得更精致,靠原生态的淳朴吸引人,靠浓郁的乡土气息打动人;特,是乡村旅游的立身之本,并非特立独行地剑走偏锋,也不用刻意迎合城市游客的需求,丧失乡土本色,而是要挖掘好独有资源,保持原汁原味,一棵树、一座桥、一院房子,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网红打卡地”;多,是乡村旅游的壮大之基,并非一窝蜂地铺天盖地,也不是面面俱到地做大杂烩,而是在各具特色的基础上遍地开花,广泛盘活各类要素,丰富旅游供给,让资源、人员、产品聚集到产业链上来,凝聚起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

  乡村旅游,接地气、有灵气,才能聚得起人气,也才会有发展的底气。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