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非遗文化在时光里获得新的生命力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11月09日 10时23分

  一条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连贯了万千市镇。在这条宝带上,浙江杭州临平区的古镇塘栖,扼水路要道,承千年文明,如璀璨明珠镶嵌在大运河最南端。徜徉塘栖镇独特的水上街市,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灿烂的非遗文化在时光里获得新的生命力,愈发欣欣向荣。

  在塘栖镇,种桑养蚕的历史非常悠久。源自塘栖的清水丝绵以水净漂清而得名,是丝绵中的上品,其在唐代时已远近闻名。2008年,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一部分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由于手工丝绵的制作成本过高,清水丝绵曾一度没落。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俞彩根坚持自办清水丝绵作坊,通过授徒传艺,培养了一批传承人。2020年,临平区新认定两名年轻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优化了项目传承人的年龄结构,为项目的保护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有关部门对接沟通当地丝绵制作企业,鼓励他们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和非遗衍生品,进一步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蚕农和丝绵制作农户增收。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给千年古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7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塘栖向世界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塘栖镇深入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大运河文化,通过申报非遗名录、引入市场力量、举办各类活动等方式,实现了多项非遗的代际传承、抢救性保护。”塘栖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0年,临平区以大运河文化传承为主题成功入围浙江省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背景下,临平区相继开展了文化基因解码工作、二十四节气游系列品牌活动、非遗项目存续和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的评估工作,完善了非遗数据库建设。选址在玉架山遗址公园、占地3000平方米的非遗馆也已立项,通过向社会力量筹措资金,建设多个非遗体验基地、传习所和展示馆。

  借助大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临平区还进一步推动大运河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开拓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策划非遗集市、培育非遗夜间演艺活动、开发非遗文创等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志愿者……”今年6月11日,100名大运河文化传承志愿者在位于塘栖镇的广济桥边,许下守护大运河的誓约,同时也拉开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临平非遗季”系列活动的序幕。在非遗季期间,非遗购物节、“少年非遗说”传说故事讲述大赛、大运河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多方面展示了大运河非遗的魅力,也实现了大运河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2021年是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推进工作的关键之年,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按照规划开展创建工作,努力把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典范工程。”临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