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双重标准”现象伤害了谁?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2月21日 10时11分

  当前,很多景区处于旅游淡季。为抓住寒假和春节旅游档口,不少景区采取了门票、住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游客、繁荣市场、惠及民生,增加景区旅游收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不过,仍有景区在实行优惠政策时,采取外地游客门票价格高于本地人的措施,此种情况值得注意。

  本地人一个价,外地人一个价,“双重标准”现象由来久矣,主要出现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一些开放程度不够的地区。有景区认为,本地居民收入不高,给本地人一个优惠,外地游客往往消费力更强,定个较高的价格,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殊不知,内外有别的做法不仅不妥,而且甚为有害。

  一方面,“双重标准”有违市场经济公平原则。近些年来,我国正着力促进市场公平。在市场竞争中,如果因为某些人或某些企业因其身份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那么,无疑将扰乱价格信号,扭曲价格体系。景区在旅游票价、住宿等方面设“双重标准”、内外有别,是歧视性市场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表现。

  另一方面,“双重标准”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景区价格实行“双重标准”实际上是一种“欺负外地人”行为。旅游属于体验产业,试想,逛着同样的景区,住着同样的酒店,却付的是不同的价格,外地游客心里肯定不舒服,相关体验的质量也就会下降。

  这样一来,也势必影响外地人对景区所在地的印象。口碑在吸引游客和投资等方面往往具有很大权重。旅游景区很大程度上是当地营商环境的缩影,差别对待、双重标准的“宰客”行为,最后伤害的其实是地方营商环境。

  事实上,被人诟病的“双重标准”近年来已大为减少。不过,还有一些景区“只做不说”,有些地方的文旅主管部门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令人遗憾。唯有把眼光放长远些,待家里人、客人都亲切些,坚决抵制“双重标准”,切实做好旅游惠民,才能激发广大群众的旅游热情,推动当地文旅业高质量发展。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