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社区老人年纪大,腿脚不便,每天出门买菜成了难事。”“企业职工外出就餐,将面临餐饮选择少、菜价升高等实际难题”……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随着共享理念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共享食堂”开始出现,食堂虽小,却是构建和谐社会、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民生大事。
“共享食堂”进社区解民忧
连日来,每天午餐时间一到,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东盛社区的共享食堂就开始热闹了,居民三三两两来吃饭。这得益社区设立的“共享食堂”。
“社区共享食堂开放了,我走过来吃很方便,价格也比较实惠,我今天点了一碗次坞打面,味道很好。”社区居民何满兰说,她平时一个人在家有时不愿做饭,得知社区共享食堂营业后,几乎每天中午都会过来就餐。
据悉,东盛社区有4946户、1.3万人口,包括君城、君庭、阳光花园、翡翠园、江南华庭等9个小区。“我们社区老年人多,60周岁以上的有3000多人,双职工也多,没有时间做饭的家庭比较多。”东盛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王杜方介绍道。
据悉,后期该社区将引进第三方机构或社会组织,把共享食堂托管给他们进行专业管理,社区也将通过共享食堂、邻里休闲活动中心等平台,为居民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达到社区共建共享的目的。
在山东,淄博市桓台县田庄镇胡中村建起了“共享食堂”,免费为村内五保老人、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和7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提供午餐;陕西西安市莲湖区桥梓口社区设立共享餐厅,附近小区的老年人都来这里就餐,老人可自选三个荤菜三个素菜,按惠民价7元至9元售卖。
“共享食堂”进企业受欢迎
有一句话叫作“要想留下员工,先要留住员工的胃”。但是想要拴住员工的胃,哪有那么容易?对于这一点,上海金山工业园区的不少企业深有体会。
在上海金山工业园区内,皓月电气开办的“共享食堂”受到了周围许多企业职工的欢迎,吃饭高峰时间,一排溜的职工排着队拿取餐盘后,人脸识别确认信息,即可自助选餐。
“以前我们自己带饭,加热需要微波炉,十几个人等两台微波炉,吃完了还要洗涮。”隔壁企业上班的蓝领赵姐说,现在有了共享食堂,不用排队等着热饭,环境又好,吃完就走,公司补贴12元,所以自己基本上不花钱。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共享食堂”开张后,不但以员工价对“邻居”开放,还和周边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其他企业的职工来这里就餐,可享受午餐餐补,即每顿午餐费用总额,减去公司餐补金额。多的部分,员工自己支付。而餐补部分,则由两家企业按月结算。
“运营了几个月后,我们也在园区企业内开展问卷调查,29家企业对共享模式给出了正面评价,大家反响热烈,要求推广的呼声很高。”上海金山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沈军透露,工业园区支持也欢迎有能力的企业释放自己多余的能量,帮助周边企业共同解决职工就餐难的问题。
在四川,成都高新区OCG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共享餐厅,并配备了舒适的桌椅、微波炉、餐食存储设备等,为企业员工午饭和午休时间提供了舒适的场所;福建源和1916工会联合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与商家协商共建共享事宜,园区职工可凭1916能量卡到职工“共享食堂”用餐。
小食堂,大民生,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随着“共享食堂”理念的深入,不仅切实有效解决了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也为一些职工解决了就餐难的问题,让群众就近享受暖心的幸福“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