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特殊的慈善捐款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8月12日 10时04分
 

  慈善公益报(吴光明 本报记者 尚洛)“老吴,你们慈善会有一张汇款单连同报刊放在传达室,请你取一下。”不久前,邮递员打电话给江苏省如皋市慈善会老吴,老吴接过汇款单一看,脑海中马上生出一个疑问:“这个从北京海淀中关村南大街5号汇款的耄耋老人卢贵海,20年来每年年初都向家乡慈善会捐款一次,今年初已经捐款500元,怎么又捐款500元啦?”再仔细看看,原来汇款单“附言”一栏内添上了“‘七一’捐款”几个字,老吴这才明白了:这一定是一个老党员在中国共产党100周年诞辰前夕一笔特殊的慈善捐款!一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十多年前,老吴来到江苏省如皋市慈善会工作。刚开始,收到卢贵海的捐款汇款单,他没在意,后来发现这个捐款人年年汇款,而且捐款数额年年增加。或许出于崇敬,也或许因为好奇,老吴决定进一步了解这个爱心人。他先是给卢贵海打电话,可卢贵海耳朵不大好使,电话里说不清楚,接着他干脆写信给卢贵海,并在信中列出了几道提问,回信终于弄懂了老人的基本情况。

  卢贵海出生于如皋市原下原镇九条巷7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靠放牛为生,于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转业到北京理工大学从事党组织工作,1994年离休,一直定居北京生活,可谓名副其实的如皋游子。

  2002年5月,卢贵海听说家乡成立了慈善会,非常高兴,他说,“我生在如皋、长在如皋,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哺育我长大成人,使我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国家干部。如今,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但我的家乡还有一些贫困的人需要帮助,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必须尽自己的义务,帮助他们一起过上富裕生活。这下好了,家乡有了慈善会,我向父老乡亲表达心意也方便了”。从此,不用劝募、也不用动员,每年年初,他就通过汇款的方式不断向家乡慈善会捐款,100元、150元、200元、300元、450元、500元不等,用他的话说“增加工资了,捐款也要增加一点”。有时,老人因为身体状况等原因不能及时汇款,但他认为“一年表达一次心意,说什么也要想方设法完成”。截至2021年,这位今年已经89岁的耄耋老人已经连续捐款20年,今年捐赠了两次。

  每次如皋市慈善会收到捐款,都要给老人开上“捐赠发票”连同《捐赠证书》或《感谢信》寄给他,他总是一句话:“这是我应尽的义务!”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老人已连续捐款20年,并表示只要活着就会一直捐赠下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收到这笔特殊汇款单,老吴的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