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生物武庆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源 / 企业日报    文 / 企业日报    2018年04月20日 09时40分
  中国加人WTO 以后,关于“中国制造”的危机就在国际领域面对面的竞争中显示出来了。保罗生物武庆先生认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一种质的飞跃,它不仅仅是我们对于知识产权的锁定,更是发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民族自豪、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精神底蕴!

  国内缺乏推广 为之寝食难安

  保罗生物武庆先生介绍,虽然目前保罗生物在业界取得了惊人成就,但从微生物益生菌产业及酵素产业来看,保罗生物一开始也饱尝了受人牵制甚至寄人篱下的痛楚。

  微生物酵素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它存在于所有活的动植物体内,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消化食物、修复组织等生命活动的一种必需物质,酵素几乎参与所有的生命活动。酵素对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将它称为“活着的物质”“掌握所有生命活动的物质”。

  保罗生物武庆先生回忆: 正因为酵素的作用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前景,早在2002年,我们保罗集团就东渡日本,考察微生物酵素益生菌产业,但由于少数几个酵素和菌剂公司形成了国际垄断的格局,代理费用十分高昂。因此,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国内急需酵素产品,但由于价格太高而不能广泛推广时,我们为之寝食难安。

  引进日方先进技术 寻找新突破

  为了达到良好吸收日本技术的目的,保罗生物主动邀请对方企业来到中国。2004年4月15 日,日本大高酵素株式会社社长衫森恒夫先生、企划部荒井淳先生、市场部欧敏先生一行对保罗销售中心进行了签约后的首次友好访问。销售中心的企业实力及“诚信销售、守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受到日方的称赞,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紧接着,在5月8日,日本大高酵素株式会社的技术专家来到保罗销售中心,就微生物酵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特色与资讯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保罗生物武庆先生建议通知数十万保罗生物的代理商,一起来聆听日本专家的技术讲座,与国际同行业专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在引进的基础上,保罗生物进一步提升了吸收水平,促进了公司产品的延伸和升级。2004年4月30 日,保罗微生物酵素系列防晒产品及化妆品经多为专家刻苦攻关研制成功。365 天之后,保罗生物最新研制的专供粉剂盛装登场,再掀微生物酵素风暴。该产品综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日本岛本酵素林式会社和日本大高酵素株式会社及加拿大生物研究所多家技术精华,带给了消费者更多的惊喜。

  加大产品研发步伐 推陈出新

  2005年9月12 日,保罗加强型微生物酵素胶囊型闪亮登场。新产品无论从科技含量到外观设计均有大幅飞跃。含金量更高、品质更佳,成为该产品能真正征服消费者的黄金卖点。

  在与国外进行技术合作交流上,保罗生物从来不曾落后。2008年3月17 日,保罗生物与日本万田株式会社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意味着保罗生物在引进吸收方面迈开了新的步伐,对提升保罗生物的产品品质、拓展新的产品起到了关键作用。

  建立科技突破平台 成立联合实验室

  保罗生物武庆先生介绍,为了打破垄断,不受国外技术与菌种的制约,保罗生物把目光投向了产品研发,但作为一家企业,保罗生物深深知道,要跃上世界微生物科学的高峰,单凭一已之力肯定无法实现。

  保罗生物武庆先生意识到,必须与顶尖的科研单位形成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攻克微生物酵素的难关,于是,保罗生物将合作的目光投向了国家级科研院所,确立了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合作方式。2007年1月13 日,保罗生物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关验室的协议书》,合作进行微生物酵素用于食品。

  截至2012年12月,保罗生物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六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建立了酵素酶蛋白工程、微生物基因工程、饲用微生物、医药保健品、农用微生物、食品微生物等六个联合实验室。为科研成果提供“中试及转化”平台,成为众多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辉煌成果 八株以保罗冠名的菌株

  保罗生物武庆先生介绍,保罗生物科研中心成立于2004年,以打造国内第一家功能性菌种资源库为目标,主要致力于益生菌的菌种筛选、微生物发酵工艺技术改良、下游发酵产物分离纯化及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2011年,该中心被评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保罗生物武庆先生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通过联合实验室的艰苦攻关,我们在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培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现在,在国家菌种保藏中心拥有八株以保罗冠名的菌株。这八株以POLO 冠名的菌株,屹立在国家菌种保藏中心,仿佛八座巍峨的丰碑,铸造出保罗生物与全体保罗人的世纪骄傲!

  见微知著,透过这微生物的菌株,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在世界微生物产业领域的地位攀升。它们是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使我们国家从根本上摆脱了对国外菌株菌种的依赖。八株菌株,凝结了众多科学家的辛勤和汗水,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在实验室挑灯夜战,多少次推倒重来的培育,多少次精心的观察和照料,多少次最终成功的欢呼雀跃……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