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匠人”:以传承淬炼“中国味道”
源 / 第一产经    文 /     2018年05月01日 09时58分

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前已不仅仅是一个假期,更是全社会对劳动精神的弘扬。4月27日,四川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在成都召开,五粮液集团公司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

从唐代“重碧酒”、宋代“姚子雪曲”,再到明代“杂粮酒”,五粮液一脉相承逾千年,这一切,离不开每一位五粮液人对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图片1.jpg

新时代,“工匠精神”已被称之为劳动精神的最高形式。走进五粮液的厂房车间,从每位工人手上、每个生产细节中、每道工艺流程上都能看到对工匠精神的不断传承和执着坚守,这种精神培育和滋养了新时代的工匠“网红”,也铸就了五粮液这张飘香世界的“中国名片”。

在五粮液诸多酿酒工种中,数量最多、最频繁、最艰苦的工作,就是人们常说的烤酒匠。酿酒大师刘春西,最初也是其中一员。

提起刘春西,五粮液的诸多员工都会想起这位老实敦厚,不善言谈的“酒汉子”,而熟悉刘春西的人,更会为他严谨细致,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折服。就是这么一位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却酿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在很多人眼里,酿酒是件简单枯燥的工作,刘春西却说酿酒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珍贵大学问,绝不是表面上看着那么简单。刚进五粮液酒厂时,勤学多问的他一有空就跟在师傅后面,观察师傅酿酒的技术要领,领会其中的奥秘。从选料、起糟到拌料、糠和,再到蒸煮、降温、堆闷、摊凉、下窖、取酒等几十个环节,每一处都需要酿酒师来具体把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摸索,他练就了一身探索配料的真本领,直至到了稍加检验,就能准确报出各种配料的参数的地步。

自1998年至今,刘春西所率领的班组已经连续18年超额完成了质量目标任务,不断创出新高,在车间里赢得了“常青树”和“不倒翁”的美誉。24年的执着坚守,摸索感悟,他掌握了其中奥秘。如今的刘春西通过眼看,鼻闻,手捏,就能检验出工序是否到位,被身边的人称为传奇人物。

从糟坊的一个学徒,到挥汗如雨的烤酒匠;从酿酒专业的学生,到自成一派的调酒师。刘春西的事迹并不是个例,在五粮液悠久的发展史上,同样的传承、相似的故事层出不穷,涌现出一大批推动和引领了中国白酒产业发展的大师工匠,邓子均、范玉平、姚乃贵、杨树芳等白酒大师名留酿酒史册。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对五粮液有着特殊的感情,或许在有的人眼中,酿酒是一个简单重复、枯燥乏味且异常辛苦的工作,但在他们眼中,这是生长在自己血液中的东西,是值得用时间,花精力去热爱、去坚守的事情。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种精神,在五粮液人身上处处可见。吃得苦、耐得住寂寞、有持久的定力、创造极致的产品,这些匠人初心的本质,是每一位五粮液人特有的“基因密码”。

用匠心铸就卓越品质,以传承淬炼“中国味道”,五粮液人在行动!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