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上海飞行部“方盒子”爱心俱乐部热心公益
金志刚
飞行员服务于旅客,而东航的一群以青年党员和团员为核心的飞行员,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将服务和爱心送到祖国的贫困地区,给那里的孩子带去温暖。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行部飞行四部一分部党支部积极参与“爱在东航”志愿者活动,组建了飞行员“方盒子”爱心俱乐部,公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筹款拉电线送光明
据一分部党支部书记彭国强介绍,一分部120多名员工中,党员比例超过了六成,共有77名党员,“给‘方盒子’的创立提供了沃土。”
党员、机长李燚是“方盒子”最初8个创立者之一,“这个名字是从英文FUNBOX而来,最初只是飞行员们一个自驾游小团体,有一年我们驾车到了江西某贫困地区,看到很多应该在学校的孩子却游荡在大街上,再深入了解,发现孩子们真的很需要帮助,就在党支部的指导和支持下,从2012年9月1日起,把‘方盒子’正式改组成一个爱心俱乐部。”
“方盒子”从2013年开始,已资助了两所江西的山村小学,一所在上饶市广丰区,一所在抚州市东乡区。机长李甜水就是江西人,“我小时候就在农村小学念书,但当我们在江西的一些山区小学走访时,还是被震惊了:窗户上没有玻璃,横七竖八地贴着塑料纸;有的小学连照明设备也没有。”“方盒子”筹集善款,给这两所小学改造了门窗,安上了照明设备,尤其是东乡的那所小学,最初连电也没有,飞行员们想方设法,竖电线杆,拉了一公里多的电线,终于给孩子们送去了光明。
东航刮起“爱心旋风”
飞行员马汉勤通过“方盒子”,一对一资助过江西一名贫困小学生,而整个“方盒子”爱心俱乐部,至今已资助了11名小学生。李燚说,资助一个学生,每年只要求资助者出500元钱,用于学生的学习用品和午餐费,“资助的重点不在于钱,而在于付出真心去关心这些学生,给他们带去向上的改变。”
在抚州,有一名当时上小学二年级的男孩,他母亲去世,父亲有病在身。李燚说:“我们每年去看他,第一年我们能从小孩的眼里看出‘仇恨’,但一年一年的关心,到了第四年,小孩子眼神都变了,变得开朗,变得愿意和我们亲近,我想这大概就是‘有人牵挂’的结果。”
在飞行四部副总经理、工会分会主席徐君卫看来,“方盒子”尊重被捐助者,也带动了整个上海飞行部乃至东航的“爱心旋风”。“方盒子”每年都募集衣物、学习用品、文体用品,由东航免费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交给需要的人们手上,“衣物需要挑选、清洗、消毒、折叠、运输,仅靠‘方盒子’也较难做到,但‘方盒子’带动了很多志愿者共同来做这些好事。”连续多年,“方盒子”组织捐助的衣物都在350件到500件之间。
援助更重精神食粮
上海飞行部党工部部长许立洲告诉记者,“东航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的爱心活动,希望‘方盒子’做好带头作用,而当‘方盒子’需要‘帮助’时,上海飞行部直至东航都义不容辞支持。”
2014年,云南香格里拉古城发生火灾,一所孤儿公益学校也被烧毁,更揪心的是,一些学生病了而缺少药品。上海另一个公益组织“COCO支援”联系到一批常用药物,苦于无法快速运到香格里拉,想到“方盒子”里有很多飞行员就求助之。“方盒子”立马向党支部汇报,最后东航特事特办,在一天之内就开辟了“绿色通道”,将这批药物送到了香格里拉。
作为创立者之一,李燚也在思考:“方盒子”走过了第一个五年,现在第二个五年已开启,爱心俱乐部的注册会员也已超过300名(主要来自上海飞行部),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对于贫困地区来说,物质支援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恐怕是精神食粮。”
今年,“方盒子”在贵州找到了一个布依族村庄,不仅联系电商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外销的问题,还着手将村里的一排空置房子改建成“艺术书院”,志愿者们将前往那里,给孩子们上各种艺术课程,“我们有个志愿者善于画画,在村里很多空墙上画了布依族神话题材的墙画,村里的孩子很自豪;教孩子们各种艺术,也是希望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不一样的种子。”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