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银行深化科技创新 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源 / 江苏热线    文 /     2019年01月19日 13时36分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从银行商业运营的角度来看,普惠金融不仅是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同样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

  普惠金融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覆盖面的问题,即“普”的问题;二是成本的问题,即“惠”的问题。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在我国的纵深发展,为银行业延伸“触角”、推动普惠金融提供了有效路径,其对金融机构的不断赋能,也正推动并重塑着普惠金融发展的全新生态。结合西安银行普惠金融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以科技赋能普惠金融,通过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深化渠道整合升级、创新驱动跨界融合等手段,可以使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重点领域的信贷可得性明显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大幅提高,有效且高效地解决普惠金融核心发展问题。

  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形成普惠金融新模式

  互联网技术进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极大地改变了普惠金融,金融的需求和供给得到了更好的匹配。从需求来看,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使得客户随时随地处于“连接”和“在线”的状态,其偏好、行为、甚至心情能够被实时发现和追踪,从而使金融需求显性化;从供给来看,大数据分析丰富了营销和风险管控的手段,云计算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并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通过科技与金融的融合,西安银行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推出Pos流水贷、税金贷、乐业金等小微金融产品,科技金融贷、文景贷、影艺贷等行业金融产品,以及基于大数据模型的线上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升小微金融、消费金融等普惠金融领域的覆盖面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深化渠道整合升级,打造卓越的客户体验

  互联网的兴起深刻改变了客户的金融意识和行为,消费者希望决定和主导金融服务及投资决策,自主选择接受服务的时间和渠道,这倒逼了整个金融行业的转型,金融服务更加生活化,金融覆盖客群更加下沉、金融服务辐射快速拓展。

  通过实体渠道功能和布局转型,以及完善数字化渠道,西安银行进行多渠道立体化整合,提供无缝、一致的服务体验。实体渠道逐步实现传统网点由交易型向营销型再向社交型的逐步转型,更加强调围绕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一揽子的金融解决方案。

  数字化渠道基于社交工具和移动互联技术进行重塑,提供高效、便捷、简约、透明的金融产品,提高客户获取服务的便捷性;同时,升级应用场景,从生活服务的各个方面打造银行服务入口,洞察客户预期,实现产品精准推送,从而提升整体客户体验。

  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的爆发,开启了智慧城市的新时代,新型智慧城市要实现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等主要目标,而推进金融科技与城市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

  利用互联网金融助力行政效能革命,西安银行积极助力智慧宜居城市建设,在政府公共服务、卫生医疗、安居环境、收费缴费等领域形成场景共享、生态共建,开发并提供了系列线上智能化便民惠民金融产品,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让更广泛的群体可以及时获取价格实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服务精准扶贫工作

  金融扶贫的难点是要解决金融部门和农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扶贫的渗透提供了基础。

  西安银行将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有机结合,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线上信贷业务,精准定位和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资金需求及信用水平,采用互联网线上申请、实时审批、批量授信的信贷服务模式,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全流程。笔均办理时间只需2-3分钟,极大降低了信贷业务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入,已实现超过8000个陕西省9大地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覆盖。

  驶入科技“快车道”,金融正变得更加普惠,更具温度。科技创新赋能是新时代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金融科技必然会与传统金融高度融合,运用越来越多的数据、算法、系统,创新更加便捷的服务模式,节约更多的运营成本,实现更加精准的风险定价,形成全新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