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教育焦典:学习全路径追踪是教育OMO破局关键
源 / 北国网    文 /     2019年11月28日 11时47分

  11月25-26日,以“学无止境·教育为公”为主题的GES 2019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位教育领袖汇聚一堂,围绕“面向共同未来的探索”、“教育与科技”、“学校与社会”、“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思想碰撞。精锐教育集团副总裁焦典博士出席大会分论坛“OMO:下一个主战场”,与多位教育企业家、投资人一起,探讨教育行业OMO趋势。


blob.png

  OMO模式引爆教育行业,学习全路径追踪是必杀技


  2019年是各大教育企业入局OMO的重要节点。精锐教育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集团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将投入30亿全力推进教育OMO。各个教育机构也不约而同以OMO模式作为发展目标,OMO模式在教育行业迎来了全面爆发。


  教育行业为什么要做OMO?焦典博士认为,教育OMO的一大优势在于通过数据来追踪学生学习的全路径,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他提到,OMO的概念最早由李开复老师在2017年针对新零售提出,OMO即Online-Merge-Offline或Offline-Merge-Online,指线上线下的融合。具体到教育行业,是指精准记录并打通线上线下教学和学习的所有数据,依靠数据建立完整的知识图谱和学情分析体系,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比如一个孩子每周到第三方教育机构上课的频次最多为1-2次,对于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机构而言,要了解学生一周的学习情况,需要先做个小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推测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费时费力且缺乏科学性。“像新东方的教学七步法,以及其他机构的八步法,第一步就是预习,还有课堂测验等等。如果我们在线上已经知道他错题行为的话,其实可以省掉很多时间。”


  以数据为引擎的教育OMO模式,可以深入教、学、练、测、评各环节,为教与学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指导,针对性地补足知识短板,达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这是各家教育机构加快布局OMO的重要原因。


  教育OMO之路漫漫,发展有模式可循


  焦典博士指出,教育行业OMO目前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线上教学、线下服务,即由纯线上机构完成教学工作,将一些活动的服务延伸至线下。第二种是线下教学、线上服务,即以线下机构教学为主,把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转移至线上。最难的一种是两者完全融合,既有线上教学和服务,也有线下教学和服务,这也是未来教育最终极的形态,但对于知识体系、架构和切片及教研、运营等要求较高。


  精锐教育的OMO目前以第二种模式切入,以线下教学为主,但将部分轻量化、工具化的环节在线化,包括批改作业、家校沟通等,以提升学习体验。


  从运营和模式落地的角度而言,他认为,不同教学形态要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难度差异较大。


  第一类是将线下个性化一对一转变为线上一对一,基本能保证用户体验一致,对运营体系冲击也比较小,相对比较容易。第二类是班型不变、只改变学习空间的同构模式,也较容易实现。第三类为异构模式,因为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结构被打乱,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如线下班课一对N变成线上一对一,对整个教研和师资排课体系冲击巨大。但当AI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异构模式将成为主流。


  焦典博士还谈到,由于目前精锐教育的主体业务还是个性化,所以接近第一类模式,从线下一对一到线上一对一,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效果依然良好。


  他表示,教育行业OMO模式是由运营、基础设施、教研三大体系共同支撑起来的,未来精锐教育也将从这三个体系入手,从不同课程的排课组织、教师授课时间的精准切片、多线并发的直播技术甚至光缆硬件等多个维度着手,完善OMO的整个生态系统。


  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OMO时代已经到来,作为重塑教育格局的关键力量,OMO是教育企业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将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对于精锐教育OMO的未来发展,焦典博士表示充满信心:“到线上占一半,甚至超过一半(比如50%-60%之间)时,精锐教育将进入OMO的第一阶段。”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