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概念”还未普及 元宇宙已仓促上车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9月10日 09时28分

  谢若琳

  元宇宙,这个此前一直存在于影视作品里的概念,最近在资本市场上突然热了起来。从形态来说,元宇宙需要搭载在VR设备中,老股民们对VR都不陌生。

  五年前的“VR元年”,A股市场上也曾刮起过一阵“VR概念”热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A股共有70家VR概念上市公司,而2015年有31家,2014年为0。

  从技术层面讲,当时的VR产品还不成熟,技术上存在很大的障碍,而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蹭热度,先推出一款搭配手机的简易廉价版眼镜,再配合在二级市场上炒作“VR概念”拉升股价。

  从产业维度看,当时大家并没有想明白,VR世界除了沉浸式玩游戏、看电影,还能做什么?2016年后,VR领域的投资进入冰冻期,如今回头看,当热度消退,坚持坐在冷板凳上的VR企业少之又少。

  直至今年年初,伴随着Roblox上市,元宇宙概念被反复提及,VR场景2.0版呼之欲出。全新的虚拟平行世界,完整的身份设定,如此打破三次元世界的边界“赛博朋克”的设定让不少人为之向往。

  有意思的是,“元宇宙公司”似乎在一夜之间又成长起来了,仅A股就有80多家企业是“元宇宙概念股”“六大技术支撑元宇宙4万亿元产业链”“元宇宙的大门已经开启”,满屏看多的声音,似乎元宇宙的世界遍地是黄金,这让很多投资者甚至连元宇宙是什么都还没搞清楚,就仓促“上车”了。

  热度之下最需要的是冷静思考。投资者需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元宇宙的商业化仍停留在初期阶段,很多元要素尚未实现,真正实现还需要技术、内容、架构共同推动与支撑。

  而作为元宇宙的入口,VR设备的门槛很高。一方面,VR设备还不够便携,动作捕捉、识别精准度也不完备;另一方面,VR设备普遍售价在2000元以上,这个价格就“劝退”了一批潜在消费者。

  2020年,国内VR设备龙头Pico创始人周宏伟曾表示,4000元的VR设备,一年卖5万台就不错了。

  那么,VR设备都还没普及,何谈元宇宙爆发?

  笔者认为,巨头现在入场布局,是对元宇宙未来趋势的肯定。短期来看,重度研发的成本高昂,需要有实力的企业不计回报长期投入,技术瓶颈才能有望突破。中长期来看,5G时代大背景下元宇宙或将成为互联网3.0时代的展现模式。但是无论如何,元宇宙相关产品距离商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