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相继布局储能业务 产业链公司上演涨停潮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10月26日 09时22分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文件出炉。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储能”在该文件中被四次提及,可以说是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系列支持政策密集释放。为达成‘双碳’目标,新能源对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将是长期趋势。”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非化石能源供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受到诸多制约,而储能将是新能源战略的重要配套,是构建新能源系统的重要基础,能起到能源载体和调节器的关键作用,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扩张,储能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深度研究院院长张孝荣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现在储能行业面临历史性重大机遇,这来自两方面,一是全球性燃料短缺;二是顶层战略和政策推动。

  近段时间以来,巨头相继布局储能业务。10月18日,华为数字能源发布消息称,公司中标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该项目储能规模达到1300MWh,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离网储能项目。

  东吴证券研究表示,此次华为成功签约该储能项目,标志着公司在持续布局的储能赛道实现了实质性突破,对全球储能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和标杆示范效应。

  特斯拉也在加速布局储能业务。数据显示,自2016年三季度至今,特斯拉的储能装机从3GWh扩至40GWh,产能扩张已超10倍。在过去四年间,特斯拉的储能装机达到96%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

  巨头布局储能背后,是这个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GW以上,较2020年底增长近10倍。另据光大证券预测,到2030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1.3万亿元左右。

  “现代社会高度依赖电力储能,如果没有发达的储能技术,那么任何一次供求关系的大幅波动,都只能拉闸限电,这无疑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张孝荣表示,当前储能有两个方向,均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是传统储能,主要是抽水蓄能等;二是新型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等。政策着眼点是新型储能,其中产业比较成熟的是电化学储能,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态。

  受政策利好影响,储能产业链上市公司也受到资本热捧,掀起涨停潮。截至昨日收盘,国轩高科、德赛电池、申菱环境、伊戈尔、积成电子等多家公司涨停。此外,英维克、良信股份、林洋能源等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上涨。

  “双碳”目标下,储能的前景毋庸置疑,但行业发展仍需迈过几道坎。

  对此,张永浩认为,目前储能项目仍然受限于高成本投入以及高技术门槛,并且,由于中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差异大、新能源发展规模不均衡,目前在新能源与储能配置方面缺乏系统指引。

  “虽然电化学储能成本每年都在下降,但若大规模使用成本仍然偏高。此外,就算解决了成本问题,电化学储能设备使用周期结束后,还会面临电池回收和环境保护问题。”张孝荣表示。

  本报记者 李春莲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