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继续在全球上演,引发市场关注。然而,当中有多少属虚张声势?又有多少真的是风险?这仍是投资者的主要疑问。但按照目前情况,中美贸易磨擦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关税逐渐推高美国的生产成本
按照市场预期,美国首轮向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征收进口关税,对宏观经济冲击很小。然而,部分不利影响逐渐浮现。就个别商品而言,例如大豆或钢铁,价格扭曲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但对中间产品生产商来说,把关税成本转嫁至消费者及制成品价格需要一些时间。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对进口钢铁和铝材加征关税,以及最近在7月初对中国商品实施的关税,已逐渐推高美国的生产成本。Capital Economics的一份报告指出,钢铁厂产品的中间需求通胀在7月份升至12.2%,而整体核心中间商品的生产物价指数通胀率则升至5.3%,接近七年高位。
需要注意的是,财经媒体对中美贸易战成本所作的估计,通常仅指其直接或初步影响,当中没有考虑贸易转移或逃避关税的情况。例如:美国农民向巴西输出大豆,然后转口至中国。此举增加10%运输成本,但回避了中国25%的进口关税。
实际上,经济学家都不喜欢贸易壁垒,因为这无可避免使产量与通胀组合恶化——每当实施贸易关税,实际产量下跌,价格则上升。这表示,直至美国11月中期大选过后,市场才会感受到美国对中国进口货品征收关税的宏观经济成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供应链中断的长远损害,可能要等到2020年才会浮现。若中美未能达成贸易协议,关税议题可能对下一届美国总统大选造成重大影响。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长线配置
根据美银美林最新的基金经理调查,中美贸易关系是目前最大的单一宏观经济风险,只要不继续恶化,近日的市场波动就能够逐步减退。
宏利资产管理提醒,按目前的情形看,中美贸易摩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投资者在这一阶段,也应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投资者心态不稳,将直接导致市场暴涨暴跌,加剧不稳定性。
从现在来看,贸易摩擦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正在显现。一方面,市场预期和偏好发生了变化,比如投资者风险偏好越来越趋于谨慎,谨慎的背后是担忧,这对于股市以及其它一些相关领域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另一方面,是对机械设备、航空航天、信息及通信技术、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服装、玩具、汽车、塑料十大行业的影响较大。美国刚公布正式启动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如果持续推进,未来是大行业的影响会比较清晰地显现出来,且这个影响产生的程度将超过对GDP的压力。
因此,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中美的贸易摩擦会进一步加深,从而给A股市场造成新的冲击。从估值上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间,是适合作为长期配置的位置。但国内政策宽松不及预期,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恶化,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特别是中美贸易冲突仍有可能在近期进一步恶化,市场在中短期内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宏利资产管理建议投资者做长线投资,不计较一时得与失。
总而言之,鉴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高于美国对我们的依赖程度,我们对中美贸易摩擦没有任何可以乐观的理由,但也绝不应该悲观。首先中国有影对贸易战的能力和基础;其次,企业降本增效、汇率变动这都带来了一些积极效应;同时,国家层面的降低企业税收,降低资金成本等都在逐渐地推进。而这些成效,最终都将反映在资本市场中,带来利好的消息。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