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行业技术瓶颈 低温破壁萃取助力白桦茸高效利用
与中国茶文化如出一辙,世界各国冲泡饮用白桦茸已有近千年历史。然而,传统的制作工艺、冲泡方法以及小作坊式生产模式,使白桦茸难以形成品牌化和标准化,且导致珍稀资源白桦茸的巨大浪费。
如何打破行业技术禁锢,充分发挥白桦茸健康价值?“一带一路”下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的跨境合作,无疑给行业交出了完美答卷,助推白桦茸进入低温破壁萃取和高效利用的新阶段。
现代化工艺融合千年白桦茸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是一种寄生于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0°~50°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北欧、日本北海道、中国黑龙江等高寒地带,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而闻名。
人类最早使用白桦茸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冰人奥茨”用其生火、防止细菌和病毒感染。据学者考证,在十六、十七世纪,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等民间,白桦茸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1955年,莫斯科医学科学院宣布白桦茸为抗肿瘤物质,白桦茸健康价值应用进入全新时期,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然而,由于白桦茸原料很难规模采集,传统制作工艺落后,直到今天,市场上仍以粗加工白桦茸、白桦茸半成品为主。尤其在中国,大多为小作坊生产的低端白桦茸产品。制约了白桦茸有效成分的进一步开发与普及应用,白桦茸虽然名贵,但其市场普及率远低于我国同类产品灵芝。
“西伯利亚当地人至今保留着用开水煮白桦茸、饮用白桦茸茶的养生习惯。”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董事长巴沙表示。人们将采集回来的白桦茸切成细块,像中国沏茶一样用开水泡着喝,最后倒掉大量残渣,有效成分吸收率仅10-30%。围绕白桦茸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质量创新,让传统养生产品白桦茸焕发新活力,成为全球白桦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驱动下,我国健康企业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与俄罗斯最大的白桦茸生产企业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达成战略性合作。2015年,双方共同投资在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建设白桦茸技术研究中心和现代化生产基地,率先将超微破壁粉碎、超临界低温萃取、低温真空干燥等现代化工艺用于白桦茸有效成分的提取,一举将白桦茸有效成分吸收率提高到98%以上,100%水溶性白桦茸提取物全新面世。
“运用现代化低温破壁萃取工艺,充分去除白桦茸中的粗纤维、灰分等无效杂质,使有效成分得以最大化保留,质量和有效性大幅提升。消费者在使用时也更加便捷,温开水冲泡完全溶解,即冲即饮,没有任何白桦茸残渣。”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表示。
将现代化工艺融入传承千年的白桦茸产品,使白桦茸更具品质感、时尚感,也使白桦茸制作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目前,中俄白桦茸企业联合开发的西伯利亚白桦茸,畅销日本、韩国、欧美等数十个国家,并作为俄罗斯进口产品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多项举措提升白桦茸品质
作为白桦茸行业的领军企业,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在赴俄投资西伯利亚白桦茸之初,就确立了品质为先的经营战略,与俄罗斯合作伙伴一道从原料、生产、质检、包装等多维度严把西伯利亚白桦茸质量关,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白桦茸行业技术与品质升级。
在原料上,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掌握着当地50%的西伯利亚原料基地,从西伯利亚原始白桦林采集回来的白桦茸,精心挑选生长期在15年以上、子实较大、有效成分含量充沛的白桦茸入料,从源头上确保白桦茸质量。
打造无菌化生产线,进入车间的工人或参观者均需进行消毒无菌处理方可进入。精选后的西伯利亚白桦茸原料,首先要经过清洗、杀菌、低温烘干等预处理,然后才进入到超微破壁粉碎、超临界低温萃取等精制工序,通过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操作规程,最后得到高纯度白桦茸有效成分提取物。
“在西伯利亚白桦茸的瓶装设计上,我们采用了内外瓶双层包装设计,尽量减少白桦茸提取物与外界空气的接触机会,避免产品氧化,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有效性。同时采用了世界领先的防伪追溯系统,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避免投机厂商仿冒。”杨波表示。
据悉,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原装进口的西伯利亚白桦茸,获得了俄罗斯国家登记证明、俄罗斯原产地证明、俄罗斯植物检疫证明、中国海关货物报关单、中国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等资质,每一瓶产品均为原产地生产、原产地包装,以严苛品质标准践行“一带一路”,以极致产品服务“健康中国”。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