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伟大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这40年里,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贵阳新时代风貌的带动者,花果园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见证了城市转型发展的那些岁月!
2010年7月,彭家湾改造项目启动,拉开了贵州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的序幕。当时的贵州省,城镇化率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5年,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提速。
棚户区改造前,农房、棚户乱搭乱建,民房危旧,居住人口密集,居住环境脏乱不堪。
2010年宏立城集团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启动了总投资300亿元、总建筑面积560万㎡的花果园彭家湾改造项目。2011年,宏立城集团再次拿下五里冲片区改造项目,大手笔圈定贵阳中心,使之成为一个总建筑面积1830万㎡的城市中央生态区、贵阳国际中心。
快速发展的花果园,也备受各地媒体的热烈关注。12月17日,《贵州日报》隆重推出改革开放40年特刊,花果园夜景照片登上T2版《奋进四十载 绿色贵阳展新颜》。
12月18日,《贵州都市报》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巨变:1978——2018》,在讲述贵阳城建变迁的跨版报道《贵阳城 40年长高30米》中配发花果园双子塔大幅照片。
2019年1月2日,花果园双子塔再次登上贵阳晚报头版,以灯光秀的方式为广大市民带来新年的喜气和祝福。
花果园对于贵阳而言,几乎就是“神盘”一样的存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演变形成的城市文化渗透在贵阳人甚至贵州人的生活点滴。到底这个楼盘有多大?住了多少人?但无论如何都不影响花果园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楼盘,60万常驻人口,每天超过100万人次的流量,一个彰显贵阳城市文化的独特所在。
在花果园之前,城区高楼因地形所限,贵阳城夜景比较分散且紊乱,没有较为集中且具有现代城市气息的综合体,花果园的出现,无疑是给落后的贵阳城市建设增色加分了。
花果园让贵阳第一次有了“城市综合体”的概念,也一下子把生活工作娱乐同在一个区域内的城市生活模式瞬间切换给了贵阳人。
网友说道:在以前,单位在喷水池,家住在小河或者乌当,上下班耗时两小时,老城区里的喷水池、大十字、大西门、紫林庵四个点框住的区域构成了贵阳人概念里的主城区,工作单位大多在这附近,而家却以此为圆心向外延伸,主城的中华路延安路成了逛街的核心区域。
作为一个超级楼盘,花果园对于贵阳乃至整个贵州来讲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它的出现到现在将近八年的时间里拉低了贵阳的平均房价,一度让房价维持在五六千的水平。
同样的,作为贵州四千万人的一份子,极少有人与花果园完全没有交集;亲戚朋友中有买房在这里,或者公司门面生意在这边,就连凌晨三四点钟的花果园一样的人声鼎沸车流不息,把贵阳人“睡太阳玩月亮”的秉性淋漓彰显。
近年来,随着花果园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集住宅、艺术文化、商务办公、旅游、智能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其经过不断地努力,不但使社区内部自身空间格局和形态得到最大限度优化,其开放式的交通布局也增强了整座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并且引领者新兴城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