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日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究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其中,日本研究员、现年71岁的吉野彰,成为第27位来自日本的诺贝尔奖得主,也是21世纪以来,日本获诺奖的第19人。
侨外日本移民: “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是狂妄还是自信?!
早在2001年,日本政府就提出了“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那时,日本在百年诺奖史上,仅有9人留名。很多人都觉得日本狂妄,甚至连日本科学家也称这一目标制定的“没脑子”。结果当年,日本人就拿下了诺贝尔化学奖,次年更是一举摘得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双奖。近十年来,我们更是在诺奖颁奖典礼上,频频看到日本科学家的身影:
2010年,根岸英一、铃木章获奖;2012年,山中伸弥获奖;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获奖;2015年,梶田隆章、大村智获奖;2016年,大隅良典获奖;2018年,本庶佑获奖......
细数一下,从2001年到2019年,获诺奖的日本人已达19位。照这样的节奏下去,“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不但能轻松达成,更有可能实现“4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甚至是“30年拿30个诺贝尔奖”!
如此看来,日本政府制定的目标,并非狂妄自大,而是出于对自己科学家的绝对自信!那么,日本人凭什么能屡获诺奖?我们或许能从几处细节中发现秘密。
去日本旅游过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日本纸币上印刷的人像,不是政治家、领导人,而是清一色的学者,既有生物学家、医学家,也有教育家、文学家。将国家崇敬的人,放在国民每天都能摸到、看到的地方,是对科学与知识的肯定,也是对科学家和学者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