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民宿组团养老 把退休生活过成“诗和远方”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10月08日 10时21分

  您是否想过有这样一种养老方式:约上三五好友,在上海远郊长租一个小院子,做做农活、养养家畜、轮流下厨、把酒当歌,自由自在……这样的想法很美好,实现起来却不易,哪里租房?怎么装修?附近的生活配套都是问题。但上海市区有几位老人却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在崇明农村长租一家民宿组团养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多精彩。

  疗伤之旅

  在崇明区堡镇,有一个名叫桃源村的小村庄,村如其名,风景如画。环境底色打得好,民宿业在这里非常兴旺,接二连三开张了好几家。经营民宿有一个问题,旺季人等房,淡季房等人,除了周末和节假日,平时生意很是清淡,但其中一家却是例外。

  “元桃民宿”是桃源村里一家四星级民宿,老板姚鸿钧多年前从市区来到桃源村开了这家民宿,开始生意也是时冷时热,但从去年开始,他有了一批常客,一群来自市区的老人,用优惠的价格把民宿几间房间租了下来组团养老。

  这些老人怎么会想起利用民宿养老?事情要从去年2月说起,72岁的唐益斌老人是姚鸿钧的表舅,爱人不幸过世了。因为夫妻俩感情极好,这一打击让老唐很是消沉,为了不再睹物思人,他决定搬到远郊散散心,想租一间农民房自己装修一下。因为知道表外甥姚鸿钧在崇明开民宿,就向他咨询是否可行。

  姚鸿钧给他算了一笔账,租金加上装修,至少好几十万,成本太高不太现实。而且租期结束后,装修的成本如何收回,也是一件麻烦事。他的民宿因为房间不够,前不久正好改造了村里几间闲置农民房,可以用优惠的价格提供给他长期居住,只有一个要求,在旅游旺季房间不够用时腾出房间回市区住几天。

  老唐一算此方案可行,只是一个人租有点孤单,于是就向昔日弄堂里的几位发小发出了邀约,这些老人的孙辈们已经长大,可以脱手不管,于是老唐和另外三对夫妻,以每人每月平均2000元的优惠价组团住进了民宿,开始了他们的田园组团养老生活。

  田园生活

  凌晨5点天还没亮,老人们就早早起床下地干活,民宿自带几块自留地,可以种一些茄子、玉米等农作物,曾经插过队的老唐是他们中的“庄稼把式”,几十年前在黑龙江练就的农活“基本功”派上了用处,在这里住了一年多,吃的素菜基本上都是自己种的,吃不完还能给家人带些回去。

  忙完农活用过早饭,老人就开始捣鼓自己的爱好。老唐喜欢萨克斯管,另外几对老夫妻,有的喜欢画画,有的研究篆刻,这些都是他们年轻时就喜欢但没时间实现的心头好,为别人忙碌了一辈子,现在终于可以把时间留给自己了。

  午饭,老人们轮流下厨,他们都是厨房的一把好手,每天饭桌上没有重样,蔬菜都是自己种的,荤菜去市场买一些,一顿饭成本几十元足以,中午吃不完还可以留到晚上吃。“如今的崇明可不比以前,生活非常方便,即便在农村也是如此,菜场就在附近,外卖随叫随到,小毛小病和配药,在镇里卫生服务中心就能满足,实在是有急事回市区,开车一个多小时也能到。”老唐说,能同时享受城市便利生活和郊区优越的环境,是这里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酒足饭饱,下午就是娱乐时间,搓搓小麻将,开个小型演唱会,一切都看他们的心情。吃完晚饭,从民宿出发步行10多分钟就是长江,老人们在江边小路上散步说笑着,犹如回到了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和一辈子的好朋友们每天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极大治愈了老唐心中的伤痛,他心中最理想的晚年时光莫过于此。

  多方受益

  看到表舅渐渐走出了阴霾,姚鸿钧很是欣慰,但他同时也注意到,市区老人在郊区利用民宿养老,是一种多方收益的养老新模式。

  首先,许多老人有去郊区养老的打算,但住在哪里是个问题。住养老院?不太自由,如果生活还能自理,就不是最好的选择。住酒店成本太高,租农民房装修很麻烦,农家乐服务又跟不上,民宿成了一个较为折中的理想选择。“环境不错,价格不算太贵,装修用心,服务比较贴心,周边生活配套也都较为齐备,最重要的是租期可长可短,时间灵活随时可回去市区,不用担心浪费。”在为老人们服务一段时候后,姚鸿钧发现老人们身体健康能够自理,生活上基本无需操心,他的身份更像是管家,只需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服务,有时忙不过来老人们还会帮助他关照客人,全然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其次,近年来,上海郊区民宿发展迅速,但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许多民宿房源都处于空置状态,只有节假日爆满,这种资源浪费也成为上海民宿发展最大的困扰之一,许多民宿的生存状态也是非常艰难。而租给市区老人康养,盘活闲置客房,无疑是一种理想的互惠方案,既减轻了经营压力,也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多选择,同时缓解了城市养老压力,而这种老人组团自主养老的方式,也能实现互相照顾,让子女们放心。

  第三,这一方式解决了农村大量空置农宅的利用问题。桃源村村委会副主任陈骏告诉记者,村里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大多去了城区,大概有200套空置房。利用好空置房源,为市区老人提供康养服务,本来就是崇明生态岛规划中的一环,但方案如何落地?谁来承接?以何种方式开展?这些原本没有明确的思路,但市区老人利用民宿资源来组团自助养老,给了桃源村很大的启发。民宿不是养老机构,因此在政策上没有那么多的限制,老人们来到这里,本质上是一种沪郊休旅,没有照护的部分,并非法定意义上的养老行为,但却承担了养老的实际作用。“这种方式最适合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家里又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操心的退休老人。”

  姚鸿钧说,在运行了一年后,他觉得民宿养老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最近他又准备租下村里几间空置农舍,专门在旅游旺季安置客人,老人们就不必经常腾房,今后也有可能会扩展这方面的业务,让更多市区老人实现在田间农舍悠然自得,又能享受便利生活的心愿。 本报记者 李一能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