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要求国内高校公开收入以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内的各高校财务面向大众揭开了神秘面纱。大学为什么要向社会公开收入?如果不是部分网友理解的“炫富”,其背后有什么深意?“百亿”收入对高校来说算多吗?今天我们来追根究底,一解大众对于高校收入之“惑”。
事实上,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首先是高校依法依规必须做好的事情。2010年,教育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正式颁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其中规定,高校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包括“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等。此后,教育部又进一步细化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细则,以提高高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推动高校依法办学、依法理财。
在相关文件出台后,各高校逐步落实,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已成为规定动作。目前,教育部所有的直属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财务公开。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官网上就可直接查询部分财务信息,但各个学校的公开年限有所不同。如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各自公开了2013-2019年的财务预算表和2012-2018年的财务决算表,而浙江大学对近三年的财务收支情况做了详细的披露。
从公开的财务收支情况看,我国高校的收入主要由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部分组成。而相对应地,高校的支出根据收入也主要分为五类,包括基本支出(保障高校正常运转、完成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等。
有些特殊的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附属医院部分由卫计委统计),我国高校财务公开数据一般不包含附属医院部分。因此,如北京大学,若算上附属医院收入,其总收入超过300亿,但除去医院部分,校本部和医学部可支配的收入则远远小于300亿(据北京大学官网,2018年财务收入决算数189亿)。
高校公布财务信息,还有利于公众了解其办学的状况和特点,尤其是对懂行的研究者而言,高校的收入决不仅仅是一组数字,更能说明大量的问题。但是,近年来,高校公布收支信息之后,却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有的媒体利用这些公开信息,炮制了“百亿高校榜”、“高校富豪榜”、“大学赚钱能力榜”等颇为赚人眼球的排名,把高校的收入和企业的营收等同起来。还有的网友不了解情况,认为高校是在“炫富”。
其实,与企业完全不同的是,高校是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对于其绩效的度量不能用“利润”来衡量,而在于其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发展水平等多个维度上的考量。对高校收支情况的关注,应更多放在高校教学和科研上的进步以及承担了更多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任务等。高校的“收入”与企业的“收入”根本就是两个概念的东西。
除我国外,很多国家都已建立了高校财务公开制度以回应社会各界的问责问题。美国的高校非常重视财务公开,如加州大学系统有专门的“报告透明度”网页,向社会公众展示预算文件、财务报告等;哈佛大学有年度会计报告、资金活动年度总结、年度捐赠情况总结、年度财务成果分析等极为详细的公开财务报告。英国于1989年和1994年先后发布了《英国大学会计推荐实践声明》和《推荐实践声明:高等教育机构会计》,来规范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账目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也都有高校财务公开方面的做法。实际上,因高校往往从政府、学生和社会等多个渠道获得办学资金,有切实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义务,也应当对社会各界的问题作出回应。因此,高校主动向社会公开财政收入情况是十分有必要的,且应当建立长效机制,接受社会监督。
高校作为国家技术革新的发动机,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研产出的质与量成为现阶段高校的工作重点。我国高校所谓的“百亿俱乐部”(社会排行榜的命名,即财政收入超过一百亿的高校),实际上正是学科实力最强的高校。冯友兰先生曾在《大学与学术独立》一文中谈到:“对于大大学尽量予以财政上底支持。大大学既然是包罗万象,成为一代知识宝库。其中底组织,必然极复杂,所用底人,一定是很众多。而现代学问,研究起来,又是很耗费底事情……所以一个大大学的费用,一定是很庞大底”。我国高校的收入体量,看上去已经非常之大,从2019年财政预算看,有8所高校突破了百亿,其中清华大学297亿居首位,浙江大学191亿居第二,北京大学190亿居第三。
“百亿”收入到底多不多?从收入总量上看,我国研究型高校与哈佛大学(约360亿人民币,不含附属医院收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525亿人民币)、斯坦福大学(约527亿人民币)、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约620亿人民币)等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不小的距离。我国高校以育人为首要职能,学生规模远远超过国外,如按照人均水平计算,我国高校的收入距离上述大学更是有数量级上的差距。并且,哈佛等名校还有数量可观的校友捐赠,哈佛捐赠基金规模接近400亿美元,每年的投资收益也十分巨大。从高校净资产来看,仍以哈佛为例,净资产高达470亿美元,比我国C9高校净资产的总和还要多。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给了中国高校很高的评价,认为“中国长期地、有远见卓识地发展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竞争,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如今,中国顶尖大学不仅领先于亚洲,而且它们的表现足以与美国和欧洲最优秀的大学相媲美”——在国家的重点投入下,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国内高校的持续进步,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国内高校与世界顶尖大学还存在差距。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也是高校接受社会捐赠良性运行的必要前提。随着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水平不断提升,但究其来源,主要是事业收入和财政拨款,收入结构类型较为单一。反观美国一流大学,不同的大学会因自己的办学特色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收入结构,有的以政府补助为主,有的以学杂费收入为主,还有的以营业和服务收入为主,且在美国一流公立大学中,超过一半的大学捐赠收入占比大于3.2%,远远高于国内高校的捐赠水平,充分发动了来自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因此,从完善中国一流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的角度来说,也应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开机制,推动高校向社会公众积极公开财政信息,提高管理透明度,鼓励社会监督,以凝聚校友、企业、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高校教育投入,保障大学健康发展。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