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制机制,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前提性意义。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曲折历程,可为佐证。钟山指出,只有在机制健全、运行正常的金融体制机制下,新的技术应用才会沿着正常、有效率的路径发展,才能产生正面、积极的效果。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应注意三方面的内容。
促进监管科技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造一个能够让监管科技正常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条件;否则,体制机制不顺,金融科技发展有可能误入歧途,甚至产生副作用。因此,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制机制,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前提性意义。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曲折历程,可为佐证。
大约10年前,计算机、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广泛应用,并逐渐向金融领域渗透。当时,科技企业对金融业的介入,是从“支付清算”领域入手的,并由此引发了金融科技的大爆发。然而,当时的监管当局,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真正做金融的人都知道,在金融的所有功能里,支付清算是第一功能,而且是最重要的不可被替代的功能。金融的基础是货币,观察货币问题,可有存量和流量之别。和经济运行直接有关的是货币的流量,即进入交易过程的货币,支付清算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直接承载着货币的流动,反映的是国民经济的交易过程,从而反映的是国民收入的形成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支付清算自身并不触及货币创造,它只是使得被创造出的货币存量流动起来,并通过影响货币流通速度来改变货币流量,从而发挥其促进交易、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当然,随着经济发展,基于互联网,基于支付清算平台,衍生出多种“造币”功能。然而,仔细分析便会看到,近年来自诩为“币”的东西中的绝大部分其实只是资产,是数字化的资产,它们都还够不上货币的资格。因为货币的首要功能是价格尺度,作为价格尺度,其必要条件是自身的价格稳定。另外,作为货币,它还必须能因应交易规模之扩大或收缩而无通货膨胀亦无通货紧缩地有弹性盈缩。对应这些条件,绝大部分的“币”都不是货币,实质上只是新的资产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