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张军红,是个地地道道的渝北人。22岁那年,张军红离开故乡,外出“学艺”。
“当时我住的那个地方路灯经常坏,到了晚上老人和小孩都不敢出门。”张军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里路灯用的是老式电路很容易损坏,“那个时候,我又准备找工作,就想着干脆去学电工手艺,学好了回来还可以帮老家做点事。”
让张军红没想到的是,一时的决定,让张军红背井离乡在外学艺长达六年。“我当时就在遵义学了电工后,就去了福建帮私人公司维护电路。”张军红说,在外一个人始终牵挂着家里,加上想用自己的手艺帮家乡做点事,于是,2008年,张军红在得知两路市政环境所招人后,凭借自己的过硬的技术,张军红成为两路城区的一名路灯维修工。
“我们把路灯修好了,老百姓出行就不怕黑了,也方便很多。”这句话常常挂在张军红嘴边。辖区内5千多盏路灯,60余栋楼房灯饰,5间配电房,1间提排站,张军红都可以清楚的找到它们的地点。“只有记清楚每个路灯的位置,才能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立即赶到现场。”张军红自豪的告诉我们,他就是渝北路灯的活地图。“我每天晚上都要全城巡查,哪里有路灯不亮了,我就记录下来,白天就去维修。”夜间巡逻,白天维修,张军红就这样兢兢业业的干了8年。
“我经验丰富,抢险肯定我先到”
如今,张军红已是维修班的班长,然而,每次出现场他总是亲力亲为。“做了这么多年维修,自己手不去碰到起,心里不踏实。”张军红他们维修队一共三个人,张军红总想个老大哥一样,耐心的给同事讲解技术问题,每次维修更是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他们。
“其实,现在路灯维修要轻松多了,以前两路的路灯还是高压钠灯,温度高、散热差,容易坏,一天就要抢修好几十盏路灯。”张军红说,除了平时维护,抢修电路也是他们的工作。“你想,要是高速路口的路灯坏了,不及时修复,那要给司机带来多大的危险隐患呀。”张军红一本正经的说,只要接到领导的电话,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深夜凌晨,张军红都要马上赶到现场。
“你是班长,为什不喊你下面的人去做呢?”
“抢险的电话都是打到我这里,如果我再打电话告诉下面的人,时间上就耽搁了。”
“这么多设备,你一个人能拿呀?”
“可以呀,我骑摩托车,把设备拉在后面。”
去年8月,渝北连日降雨,保税港区里水越积越深,形成堰塞湖。如果积水流进笔记本微电园,后果将不堪设想。那天,张军红巡视完回家,刚刚放下碗筷,就接到电话抢险排洪现场需要有人负责搭电工作。张军红二话没说,等不及单位的车来接,开着自己的车就奔向现场,急忙着手启动抽水泵。到了凌晨12点,水位慢慢下降,但张军红仍担心电路出问题,一直守在现场,整宿未眠。
对于张军红来说,自己第一时间是赶到抢险现场,心里总会踏实很多。“我经验要丰富些,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这样恢复路灯照明就更快。”工作8年,张军红把辖区内的所有路灯当做自己的战场,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保卫着渝北居民的夜晚出行。
“百姓的感谢,总让我心里美滋滋的”
张军红的妻子在新世纪做营业员,张军红自己在外打工那几年也有不少积蓄,如今小两口的日子也算过得不错。“现在生活挺好的,我有一个10岁的女儿,有时间都会陪她出去玩。”张军红笑着说。我们了解到,张军红家里还有90多岁的婆婆需要照顾,凭借张军红的手艺,张军红完全可以自己经营一家电器维修店,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然而,张军红却告诉我们,保障城市夜空明亮,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现在家里的生活还过得去,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辞职。“有时候,工作环境是挺恶劣的,但是每次路灯修好了,老百姓打电话来给我们说谢谢的时候,心里总是感觉美滋滋的。”张军红害羞的说,其实自己也没有认为这个工作有多伟大,平时就是做好日常工作,让老百姓出行方便,自己心里也就踏实了。
记者手记:踏实做事 踏实做人
张军红不善言辞,还是个害羞的男人。采访过程中,好几次都不好意思地脸红了。
做一件事容易,8年做同一件事却不容易。 如此繁琐艰巨的工作,张军红却能八年如一日,守好每一盏路灯,做好每一次维修。我们常常抱怨工作不称心如意,抱怨没有体现人生价值,却很少有人想过,如何尽力干好每一天的工作。
张军红的故事,或许没有多少精彩的瞬间,很平凡,很暖心。也许他自己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是我在张军红的身上却看到了这个社会最难能可贵的品质:踏实。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