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贷金融科技:践行普惠金融 破小微融资难题
源 / 北国网    文 /     2020年03月06日 16时33分

  重大疫情下,个人及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的刚需型信贷及金融服务需求不减,央行等相关机构陆续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让普惠金融再次成为焦点回到大众视线。

  普惠金融茁壮成长

  提及普惠金融,其在数字化时代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在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再次被强调,“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也首次被提出;2018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在总结举措、成果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规划和思路。

  自此,普惠金融走过初生,迈入了茁壮向上的成长期。

  普惠金融的成长离不开技术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增长。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新金融机构通过对传统金融业务的线上化、智能化、数据化,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改善用户体验,促进了普惠信贷发展。

  近两年,金融科技相关政策也接连出台,行业逐步走向规范。2019年8月,央行出台《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场监管总局、央行联合发布公告,将金融科技产品纳入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体系,确定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制定《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进一步完善了行业规范框架。

  飞贷金融科技助普惠金融落地

  飞贷金融科技走过的历程,是中国金融科技探索中小微融资解决之道、助力普惠金融落地的缩影。

  2010年,飞贷金融科技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需求,开始从事小微企业信贷工厂模式,实现信贷流程流水化作业。2013年起,飞贷金融科技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风险控制领域。2017年,飞贷金融科技再次转型升级,将沉淀的所有经验和技术向持牌金融机构开放。

  看上去,每一次都抢占了风口,但背后也有无奈。在C端信贷领域,飞贷金融科技并不具有资金优势,也不拥有丰富的流量和用户资源,业务规模存在天花板。与此同时,银行受政策影响,在向中小微企业倾斜的过程中,苦于有资金没资产。

  这就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大根本原因——资源不匹配。传统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有限,更愿意集中资源做大项目。而中小型金融机构,有服务小微企业的初衷,却受制于资产规模、风控能力,往往“有心无力”。

  转变发生在2015年,金融科技被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谈论与接受,科技输出成为一种趋势。凭借多年实操经验,飞贷金融科技投入巨大人力和资金研发系统、搭建移动信贷平台,形成了基于资产合作逐渐衍生而来的技术赋能和风控输出。从资产合作到金融科技能力探讨与共享,尝试用一种新模式与传统金融机构达成信任与合作。

  这被证明是一种双赢的尝试。飞贷金融科技董事长唐侠说,“从资产助贷到科技助贷,飞贷金融科技在帮助银行建立自己的用户体系、风控模型和科技能力。银行也通过这几年的合作,深刻地感受到科技手段带来的效果,更加密切了与我们的合作。”

  深挖大市场

  无论有多难,小微企业融资都是个大市场。波士顿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小微贷款市场规模预估在8万亿~10万亿元左右,占市场融资总额的5%~6%。

  目前,从已形成的服务体系来看,能够提供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机构包括四大类别:传统银行模式、新型互联网银行模式、线下到线上模式以及赋能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在当下技术的推动下,金融科技都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核心手段。

  技术在一定层面解决了许多原来小微企业融资的获得性和效率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或许会有更优的答案。

  对此,唐侠认为,飞贷金融科技在与金融机构合作中,可以不断得到市场反馈。“金融科技+金融机构”这种强强结合的形式,可以更快、更广泛地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尤其是小微贷款难题。

  “未来数据孤岛一定会被打破。”唐侠认为,金融科技企业要做的更多是关注科技发展方向和资源变化,不断调整战略布局以及投资方向,通过提升内功来改变整个金融业的服务能力。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