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应急响应下调为三级!生活会有哪些变化?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0年06月06日 11时15分
6月5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宣布,从6月6日0时起,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下调为三级。同样是从6月6日0时起,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也由二级调整为三级。
陈蓓表示,从全国看,5月1日以来,全国境外输入病例大幅下降,每日报告数总体呈零星个位。单独从北京市看,截至6月4日,北京市已经连续50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超过三个潜伏期,调至二级后也已超过两个潜伏期;高三初三开学、“五一”小长假、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服务保障,频繁高密度人群流动没有引发病例和疫情反弹。
这些情况表明,北京市响应级别下调至二级后,疫情总体向好局面没有改变。综合考虑全国和北京情况,北京市已具备响应级别从二级下调至三级的条件。北京应急响应“降级”后,在疫情防控措施方面与之前相比会有哪些变化呢?
北京解除湖北人员进京限制: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表示,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下调至三级后,解除湖北(含武汉)人员进京民航、铁路购票和公路进京证限制(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除外)。
湖北(含武汉)进京人员不再实行14天居家或集中观察,对正在进行居家或集中观察的人员,解除观察。武汉进京人员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进行二次核酸检测,未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京的,需进行核酸检测。
适当开放小区卡口,北京进小区不再进行体温检测:北京社区持续实行查证验码登记措施,不再进行体温检测,快递、外卖、家政装修、搬家、房屋中介等生活服务业人员,外来人员,持北京健康宝未见异常状态登记后可进入小区。适当开放小区卡口,有序开放社区(村)、室内外体育健身及文化娱乐措施。
响应机制调整后,还需要戴口罩吗?
北京市倡议市民养成科学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的良好习惯,落实好《常态化防控下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引》。
医疗机构、出入境口岸、隔离场所等职业暴露人员,医院就诊、陪护探视人员,患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以及前往人群拥挤、通风不良的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随时佩戴口罩。年老体弱者、患慢性病人员、孕妇等外出时,需与他人密切接触而又无法确定风险时,建议佩戴口罩。
基础教育各学段、高校师生有序返校复课,可恢复常规教学安排。入学建议室内佩戴口罩,一段时间经评估后可不戴口罩;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不戴口罩。
在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情况下,户外可以不戴口罩。在严格消毒通风、健康监测、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举办会议可不戴口罩。
市疾控部门提醒,有关行业和单位可根据各自工作环境特点,在疾控专业机构指导下,制定具体场景下佩戴口罩的指引。
来京就医:有序限流开放。据介绍,响应机制调整后,除中、高风险地区外,有序限流开放其他地区人员来京就医。
陈蓓表示,鉴于三级应急响应机制将持续一段时间,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游、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是一个有序动态的过程,防控策略及相关措施将分步推进并视情况动态调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