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手机预装“木马” 以“拉活”的方式赚钱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0年12月08日 14时00分

  “金品质,立天下”曾是某手机品牌的广告语。据红星新闻近日报道,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该企业参股的一家子公司,通过和其他公司合作,曾将木马程序植入约2652万台该品牌手机中,以“拉活”的方式赚钱。

  通过软件的版本升级更新将木马病毒植入用户的手机,进而实现对用户手机的操控,是黑客常见的手段和伎俩。然而此番事件并非黑客所为,而是手机厂商主动为之。

  很多智能手机厂商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日常流量可观、潜在的商业利益巨大。于是,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使出各种方法非法套取用户信息、诱导流量,通过植入木马软件、黑客远程操控等方式让用户端成为“肉鸡”。

  木马软件均在后台偷偷运行,很多用户并未察觉异常,手机就已经被非法操控,等知道时已蒙受损失。前不久,浙江警方破获的一起被植入木马的案件就揭开一条黑灰产业链:处于最下游的是“薅羊毛”团体和个人,中游是二手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并负责解码的中介商,上游是设计制作木马程序的科技公司以及主板生产商、手机生产商。

  可见,相关案件背后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团伙,且分工精细。而更可怕的是,部分手机厂商参与其中,在手机出厂前,已经在系统或相关APP里植入了木马,令用户防不胜防。

  手机厂商参与植入木马,违背了保护用户安全的责任,破坏了用户对其的信任,也违反了相关法律,衍生诸多不可测的后果。因此,对于这种公司化操作的“肉鸡案”,不能仅处罚当事人,还应对涉案手机厂商给予严惩,追索非法收入,赔偿用户经济损失。同时,监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对手机行业进行整顿,排查是否还有其他厂商存在类似行为。

  某种角度上说,手机的制造生产是保证手机安全的第一道关卡或者说源头,对于源头上的“污染”必须全力阻击。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