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两个梦想继续指引后人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5月25日 10时16分

  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网络,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寄托哀思,表达对袁老的敬重和悼念。这位老人为解决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饥饿问题倾尽一生。虽然袁隆平院士离开了,但他留下的种子已改变了世界,而他两个未竟的梦想也将继续指引后人,为消除全球范围内的饥饿而努力。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袁隆平就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年至199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已达32亿多亩,累计增产稻谷3000多亿公斤。之后,他又培育出比三系杂交水稻增产更多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荣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荣誉称号,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吃饱饭。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对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的发展有如此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为解决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更为世界和平与进步树立了丰碑。袁隆平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一个专注田畴、饱暖众生的实践符号,更是一种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的民族精神。

  “禾下乘凉”“让杂交水稻种满全世界”是袁隆平一直以来的两个梦想。袁隆平不止一次梦到自己和助手在比人还高、谷穗像扫帚一样长、谷粒像花生一样大的禾苗下乘凉。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时刻牵挂着全世界的饥饿问题。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不断向着梦想前进,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贡献。

  多年来,袁隆平学术成就等身,获得荣誉无数,但他一直保持着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本色,几十年来没有离开过他热爱的田间地头,而且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就在患病之前,老人还坚持每天下田工作,甚至弥留之际,他还在关心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得好不好、气温多少度。

  袁隆平曾经说过,要找他,不是在试验田里,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现在,这两个地方已经不能再见到这位慈祥、幽默、朴素的老人了,但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精神,将一直鼓励着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不断前行。(李志勇)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