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生态卫士”守护西藏绿水青山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7月15日 09时49分

  新华社记者田金文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政府了解到,近年来,西藏结合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让群众充分享受生态政策红利。据统计,2016年以来,西藏累计为群众提供70万个生态岗位,群众增收近40亿元。

  牧民指挥羊群从色林错经过(2020年4月29日无人机摄)。新华社记者田金文 摄

  仲夏的早晨,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保员次成塔青一早就出门了。“这个季节是藏羚羊产仔的季节,我每天早上都在保护区周围巡逻,观察野生动物,看它们是否需要救助。”次成塔青表示,“野保员这个工作很不错,不仅能为保护家乡生态环境出一份力,还有工资收入。”

  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县,像次成塔青这样的野保员共有42名,每人每月能获得3000元收入。在他们的努力下,目前,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次成塔青(第一排左三)和护林员伙伴们(2021年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田金文 摄

  这得益于西藏依托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专项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的政策。

  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扎雪乡,普次仁已守护山林好几年了。

  普次仁说,十几年前,当地老百姓冬天取暖和生火做饭都需要烧柴,附近村民习惯上山砍树。不仅如此,在墨竹工卡县,还存在迁徙、栖居于此的黑颈鹤、马鹿等野生保护动物被偷猎现象。

  由于保护区面积大,普次仁每次巡逻的时间特别长。遇见砍树的人,他会耐心劝说,还在附近的村子开展保护生态的宣传教育。遇到不听从教育劝说的,他要将其带回管护站,等待有关部门赶过来处理。

  农牧民不再和大自然抢饭吃,而是吃上生态保护饭。通过参与公益林管护获得劳务收入,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发生实质改变。以前只见自行车的扎雪乡,如今每家每户都有摩托车,有些人家还开上了小轿车。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成为野保员、林保员、湿地保护员,成为雪域高原的“生态卫士”,也在保护环境中实现增收。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