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有着数据“大咖”的美誉,他对中国经济的许多重要数据烂熟于心,每每发言,总能收放自如地引用各种经济数据。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5月13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文物局和安康市政府承办的2018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丝路之源.幸福安康”,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和安康发展。
在2018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 上,姚景源又一次用大量数据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农业生产力低、工业缺少核心技术、高投入式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要立足创新,靠绿色增长。
改革开放走过40年,40年前我们是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40年前中国城市人均年收入,全国平均数是343元,40年前中国农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33元。40年前1978年我们经济总量是3645亿,2017年我们达到了8270亿,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举世瞩目,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30年近40年发展,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就是由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怎么样来理解这个高速度到高质量呢,我们一定看到中国经济经过30年发展到了现在,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不再是速度问题,也不再是数量问题,我们去年比前年中国经济一年增量相当于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全年总量。我们党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如果要算帐的话,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各项全面指标,现在开始每年搞出6%的增长速度就可以做得到。
所以中国经济现在的主要矛盾不是速度的问题,也不是数量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大家知道我们分为东中西,加上东北、内蒙,现在东部沿海的五省一市就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占了全国经济总量接近一半,还有25个省市自治区占一半多一些,显然这是不平衡的。城乡之间更为不平衡,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经讨论,就是我们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现在形成了全世界数量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几亿人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保,走向小康,实现富裕,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但是,我们现在还有3000万贫困人口,显然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难以可持续。
如果说把不平衡、不充分放在产业层面上去分析,比如说我们讲第一产业农业,陕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在农业方面为整个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农业这30余年改革开放成就辉煌,但是我们如果要找它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是十分突出。比如我们去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是12000亿斤,这是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又在历史最高水平下去年进口粮食2500亿斤,也是历史最高。现在还有一个历史最高,就是中国粮食库存数量,现在粮食库存总量超过一万亿斤,一年产量才一万两千亿斤,存粮食和存钱不一样,防鼠变、防霉变,现在为这一万亿斤要掏1400亿保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粮食和诸多的农产品价格都高于国际市场,水稻小麦价格比国际市场高20%到40%,大豆高到60%。为什么?根本上就是农业劳动生产力低。
举一个农业劳动生产力的例子,中国农业农产品出口前年700亿美金,你把中国前年的农业700亿美金的农产品出口跟国际做一个比较,跟欧洲的荷兰比,荷兰前年农业农产品出口820亿美金,比我们多120亿美金,现在再往下分析,700亿美金是多少农民干的,我们国家现在光算劳动力两亿两千万,我们辛辛苦苦干一年是700亿农产品出口,而荷兰820亿美金农产品出口是多少农民干的吗,荷兰农民总量只有22万,人家22万农民干了820亿美金的农产品出口,我们两亿两千万才700亿美金,荷兰前年进出口贸易是顺差400亿美元,我们农业农产品贸易进出口逆差400亿美元,劳动生产力的差距一算就出来了。
所以就好理解了,十九大报告中讲三个优先,第一是农业优先,现在对农业的考虑恐怕不少同志更多是在数量思维,我讲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现在的主要矛盾变成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如果大家要是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个主要矛盾拿过来再要求我们的农业,你说我们多大差距。我们不是说需要绿色、健康、环保,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就好理解为什么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农业优先,为什么把农业改革作为我们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这是第一产业。
再看第二产业,工业。工业诸多领域现在都是世界第一,我们现在汽车产量占了世界汽车总产量接近三分之一,全世界每生产三台有一台在中国,机床占世界总量38%,造船占到40%,发电设备60%。我曾经讲过一个轻工业的例子,就是服装出口,不知道同志们知不知道中国服装出口是什么概念,如果讲数量的话是最大,地球74亿人口除了了中国13亿还剩61亿的老外,我们现在服装出口数量是给61亿人每人每年做三件半衣服再加两双鞋,女同志如果见面有一件事情会很尴尬,就是两个人穿同一款衣服,现在有一个专用词表明尴尬状态,叫“撞衫”。大家想一想改革开放之前,那是全国人民大撞衫,而且男女都撞衫。中国从第二产业讲,一定要看到我们的程度,现在找不平衡、不充分是什么,应当讲集中体现在四个字“大而不强”,就是还是缺少核心技术。
刚才讲机床占世界总量38%,高档数控机床95%靠进口,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去年中国钢产量8亿吨,什么概念,占世界钢铁总量52%。但是,这是李克强总理讲的,他说钢铁第一大国,但是圆珠笔上的钢我们生产不了,不少同志用苹果手机,全世界苹果手机基本都在中国生产,中国生产的苹果手机利润怎么分,美国拿走一半,日本拿走30%,韩国拿走10%多,我们只拿到利润的3.63%,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缺少核心技术。
这一次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搞单边经济,破坏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秩序,现在芯片进口额超过石油进口额,一个芯片就导致像中兴这么大企业遇到困难,我们这么大国家,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大家回过头来也就好理解为什么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这几年强调创新,始终是讲创新。李总理三年以前在达沃斯会上讲,创新刻不容缓,我参加了会,会后有媒体找我采访,解读一下总理的讲话,我说不用解读,讲的很通俗还讲什么。他说解读一下刻不容缓,我说还用解读吗,一刻不就是十五分钟吗,现在我们大家越来越领会到了,我们创新是何等的重要。
中国经济现在回过头来再讲就是现在的主要矛盾不是速度的问题,而且同志们从深层次角度看到另一个深层次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支撑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那些要素现在都发生了变化。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是高增长,很重要的是靠三个大量投入,一是大量的资本投入,二是大量的资源投入,三是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三个大量投入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大家一定要看到这三个大量投入现在全遇到了一个不可持续的问题。
过去我们要追求速度,要加快发展的速度,追求速度最管用的方法就是刺激经济,刺激经济最管用的办法就是释放货币,老百姓讲就是发票子,中国货币数量是多少大家知道吗,广义货币就是老百姓说的票子,2001年的时候是15万亿,去年占到167万亿。我们的十多年时间,我们的广义货币数量,也就是票子总量增加10多倍,我们搞宏观经济研究常算一个帐,货币总量/经济总量。前年我们货币总量155万亿,经济总量74万亿,155/74=2倍,世界第一,超过欧洲、美国、日本,现在这么大数量的票子,按道理来讲应该利率是下行,钱多应当便宜,但是特别是企业家深感融资难、贷款贵,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这么多的票子在金融领域内自我循环,甚至创造泡沫,最操心的是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难、贷款贵,怎么解决让金融之水流向实体经济,显然这是风险。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为什么要果断的把我们的整个经济工作的着力点由过去的需求侧转为供给侧,为什么党中央提出攻坚战的第一个就是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过去靠大量的资本投入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我们用经济学的语言讲叫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用老百姓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招法越来越不太管用了。
比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朱总理掏了几千亿战胜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温总理遇到世界金融危机掏4万亿,现在李总理扔千儿八百,连响声都听不到。2011年每一百块钱投入可以获得32元GDP,2015年降到16元,投资的边际效益下降50%,显然我们必须果断的由过去的需求侧转到供给侧,再也不能像过去大量靠释放货币追求速度。
二是大量资源投入,到处挖矿,单位GDP能耗是全世界两倍,高能耗后面接着就是高污染,总书记说不但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显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靠大量的资源投入来支撑我们的经济高速增长也不可持续。
三是过去依赖大量劳动力投入,那个时候中国人多,现在大家都清楚人口红利消失了,我简单讲三个数据就把握住了人口红利。第一个是1980年到1989年这十年中国生了2.28亿孩子,1983年开始搞独生子女政策,90后降到1.4亿,00后降到1.2亿,就这30年时间我们00后孩子数量比80后减少一个亿,我们这个民族就年轻人数量减少大数一个多亿,这是小事吗,年轻人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一个问题,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劳动年龄人口,就是劳动力。16岁到60岁这代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就是16到60岁,去年比前年减少378万,反映到经济上就是劳动力成本急剧升高。
显然我们也不能像过去那种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去支撑我们的经济增长,现在讲到“一带一路”,应当把眼光放在世界上看,你到越南、柬埔寨看,这两年我到了柬埔寨和菲律宾,他们都在学我们中国,都在我们走以前走过的路,就是用廉价劳动力招商引资、加工贸易,生产低成本商品,用低价格干出口,现在全这么干。原来广东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吗,他们现在学我们走过的路,跟我们现在比它有优势,劳动力便宜,越南一个工人一个月工资相当于中国工人平均工资的一半。我去年到广西调研,我调研甘蔗,广西出产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呢,在广西请人要是砍一天甘蔗200块,请不起了,一吨甘蔗440,到了广西甘蔗田里一看,广西同志说你看砍甘蔗长的又黑又瘦都是越南人,当地人砍一天200,越南人一天才70,当地同志给我说这都属于非法黑工,我说到这份上还讲什么黑白,如果是我,我也不管。
如各位到云南边境一带看,饭店洗碗端盘子的都是缅甸人,我问过他们开多少钱,说1200元,我说是不是太少了,他们说一点不少,这在缅甸是高工资,争着抢着来。所以我说现在一定得看到这一点,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在那强调转型升级。我们现在一方面是人口红利消失,另外一方面又是老龄化迅速推进,什么叫老龄化,全世界是两个指标,世界标准,一个是60岁以上人占10%,一个是65岁以上人占7%,我们现在60岁以上2.3亿,65岁亿是1.5亿,全过了。总理这次在两会上讲了一个数,就是人均寿命76.7, 让我去解读怎么回事,我是讲什么叫人均预期寿命,就是大家坐在这就可以预期获多少寿命,翻译老百姓话就是平均寿命。1949年我们中国人平均寿命35岁,1978年中国人平均寿命68岁,现在是分开算的,男同志是76岁,女同志是77岁,加权平均就是76.7岁。你说总结改革开放这40年,人均寿命增加8岁,这是了不得的成就,过去中国人讲人活70古来稀,现在80、90很正常,安康100岁老人都那么多了。这些人不是说是增加一点,不是简单多活几年,我们还要美好、幸福的活,所以我特赞成安康搞的生态养老,这是将来中国最有空间和发展前景的领域。
再回过头来讲高质量增长,我是讲过,我们当领导干部也好,在地方主政也好,企业家也好,大家想想二三十年怎么成长起来的,我们说心里话,我们这二三十年,我们这些人都是干速度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这些人干速度还是有经验,铺摊子、上项目、搞投资,但是现在要干高质量,我觉得是一个课题,同志们千万不要把由高速度到高质量转变看的太轻松,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怎么样来做到高质量增长呢?高质量增长首先是创新对驱动力的增长,不再靠大量要素投入,是靠创新,高质量增长应当是绿色增长。总书记讲说我们再也不能干要钱不要命的事,再不用牺牲环境来获得经济增长,所以绿色增长至关重要。
特别赞成安康叫“生态立市”,高质量增长又是开放这样一个增长,上个月参加中央总书记治国理政理论思想研讨会,我有一个发言,我讲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学习总书记的开放理论、开放思想,“一带一路”的提出,这两三年他在G20、厦门金砖会议、博鳌会议谈的就是“开放”,就是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回顾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推动我觉得是历史性的,现在改革应当说方方面面有很多成就,但是我觉得难题很多。我记得当年李克强总理讲了一句话,他说现在的改革到了深水区,深水区什么意思,就是难度大,难度大在哪里呢,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怎么办呢,我理解总书记就是要用更高层次的开放来倒逼改革,推动改革。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特别赞成不要简单的来理解“一带一路”,要放在整个党中央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新的战略下,走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