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1世纪,全球“玫瑰风暴”在熊熊燃起,不管是政商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女性力量的崛起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这股力量就像玫瑰园里苒苒绽放的鲜花,已经成熟的铿锵玫瑰散发馥郁芬芳,新的成长还在悄然发生,现代女性已然从“半边天”走到了“她”时代。
这其中,有一类极其耀眼的人群——现代职场女性。她们散发着独立自信、优雅干练的魅力,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在职场上翩翩起舞。
姚艳,就这样一位向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持续成长的优秀女性。在职场的“T型”赛道上敏锐抉择,用专业与韧劲完成了一次次自我蜕变,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姚艳: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某上市公司监事、某上市公司HR 顾问、某科技公司副总裁、曾任某上市公司副总裁、曾任某百年外企首席代表、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取证人)、工业经济师(取证人)、人力资源管理师(取证人)、中国第一财富管理梯队律所之一:上海埃孚欧律师事务所/埃孚欧法商学院认证财富管家、第一财经频道《解码财商》客座嘉宾、美国百万圆桌会议COT 内阁会员、CMF国际星奖金星奖获得者。
“T型”职场(上) | 从“半边天”到“她”时代: 用二十年去伸展职场的宽度
起点带来高度:开阔视野,站位更高
金友汇: 八年国有大型企业的经历为您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姚艳: 当时国有大型企业的规章和制度都是非常严谨的,在国有企业八年的工作时间让我对规章制度的梳理和逻辑性有了一个非常良好把握,为我未来的工作打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其次我工作的部门是信息产业部,工作中与海关总署、信息产业部包括国家机电办公室等国家政府部门接触最多,在与他们工作交流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如何从国家层面和政策趋势层面来思考问题,为未来思考问题提升高度和层次;最后是学会了严谨性和规范性,当时我们企业下设了二十多家单位,我主要负责汇总他们的报表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我工作的严谨性也养成了规范工作的习惯。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八年时间里,为我未来的职业之路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眼界开拓广度:生活是一道选择题
金友汇:八年大型国企总部管理人员、九年外商独资企业首席代表、四年上市公司副总裁,二十多年的管理层的经历为您留下了哪些宝贵的财富?
姚艳:初入长江集团的时候,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但在面对基层单位的时候,我是来自上级公司的领导,作为一名普通员工要扮演领导的角色就要求这个岗位要具备和管理层人员一样的眼光和素质,这些都给了我很多的企业管理经验。
2001年休完产假回到公司的时候,我对自己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在国有企业待了这么多年,到底未来之路何去何从?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30多岁的时候都很迷茫,而这个时候我看到我们公司虽然一年有二十多亿的销售额,但是已经不是行业的领头者了,所以不论对我个人发展还是企业发展来说都到了一个瓶颈期。
其实我在1999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做准备了,同年我进入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读外语,因为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外企的发展是会一步步向上的。所以,2001年读完外语之后我就离开了长江集团选择了一家瑞士公司作为新的起点。刚进入公司的时候,我只是一名普通行政财务助理,后来恰好公司宣布要在大陆发展成立工厂,我就从一个普通的员工慢慢晋升为经理、直至首席代表、分公司的负责人再到整个中国区的人力资源经理。
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任何企业都会经历发展、成长、成熟、衰落这四个过程,而外企也不例外,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瑞士公司也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所以在2011年的时候,我把眼光投向了民营企业,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将会进入到蓬勃发展的阶段。
2009年我参加全国统考,考进了复旦大学读工商管理硕士,2011年6月份毕业,7月份我就以副总裁的身份加入了一家民营企业。当时民企是非常想学习外企的管理经验的,进入之后我发现我们企业的管理基础确实很弱,而这次我重新选择职业的时候,我的起步不再是一个基层员工了,我直接是以副总裁的身份进入了民企并且分管人力资源以及信息化和行政等各方面的工作。一年之后,这家民营企业成功上市。上市之后,我们发现其实民营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我们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在资本市场中一个不小心就会跌入万丈深渊。当然在这家企业我也学到了非常多的管理经验,包括我的老板也给了我一些原始股让我拥有了一些财富。
爱送来了温度:暂别职场,回归家庭
姚艳:2014年年底,我儿子就读初中二年级即将参加中考,这时我做了一个选择:放弃了我的事业选择回归家庭辅导孩子的学业。实际上这家上市公司的发展一直在上升的,包括现在也是行业内的龙头,燃气第一股。所以可想而知,当时我离开这个岗位的时候,心里是非常难过的。尽管如此,我还是选择回到家庭和我青春期的孩子进行磨合,最后我的孩子也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其实,我的几次职业选择都是源于我对行业趋势的研究,通过研究我发现,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依次是先国有企业、再外企、最后是民营企业。所以我选择在国企起步、在外企成长、在民企蜕变,而最后进入金融行业则是听从内心的选择。在我放弃民企的工作回归家庭之后发现:一个没有工作的母亲在孩子的心中是没有地位的,孩子希望他的妈妈是散发光彩的,所以当时我就决定我要继续工作。重新研究了整个行业之后,我选择了保险行业。
因为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从国企、外企到民企这一路走过来,首先是跟员工打交道,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要把公司的文化和理念灌输到每个人心里,还要让他们认同,同时还要执行好领导发布的策略和方针,并参与制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前些年所有的积累都为我现在的这份职业奠定基础。
金友汇: 生活从不辜负努力的女人,现在的姚艳无疑是处于一种“一切皆好”的人生状态:作为职业女性,她依然站在她所处位置的最前沿;作为母亲,青春洋溢的儿子依然与她十分亲密;作为独立的女人,她的生活非常自在,充满乐趣。如今的她像一朵绽放美丽又不失优雅的玫瑰,把美丽炼成自信,把年龄化为宽容,把时间凝为温柔,在岁月中日渐绽放光华。
“T型”职场(中) | 从“半边天”到“她”时代:积淀三年去触摸事业的高度
电影《西虹柿首富》中西虹市的屌丝王多鱼天降横财,得到了继承300亿遗产的机会,但条件是必须一个月内合法地花光10个亿。为了花光这10亿,王多鱼铺张浪费,穷奢极欲。虽然电影的总体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其在搞笑背后折射出了许多当前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百态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人们在积累了大量财富以后,就会开始考虑如何稳定财富收益、配置资源。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财富管理道路任重而道远,但对于走在前沿的高净值人群来说,资金安全和高投资回报是基本要求,而在这要求的背后就诞生了一群专业财富管理咨询人员。
思想改变行动:随时切换,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金友汇: 为什么在2015年选择转行保险行业做财富管理?
姚艳:其实职场的每一步的转换都是有机缘的,在2013年年底我受导师的邀请作为嘉宾参加了《第一财经——解码财商》的录制,当时我们讨论是关于养老的话题。在讨论完这个话题之后,回到家我就开始深深的思考:养老社保在未来恐怕只是基础保障,而老人想优质的生活还必须要自己的口袋有钱,有了金钱的保障才可以让我们未来的养老生活更加美好。
所以当我2015年重新选择职业的时候面临三个问题。
一是我在2013年积累的关于养老的思考。纵观全国,整个人口结构中老人是逐渐增长的,所以未来养老产业一定是蓬勃发展的。那么,在这个蓬勃发展的行业我能做什么?做健康医疗,肯定是要投入非常多的;做养老地产,我想我自己是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做老年人的器具和用具,这是需要非常多的投资。我又在想,这些产业的源头是不是老人有钱就可以消费,那我可不可以在前端就帮他们积累金钱,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未来享受到这些产业。因此,我想在养老产业的前端就帮他们积累金钱。
第二个问题是在2015年正好遭遇股灾,我们上市公司的股票兑现也被冻结了,当时我就看到我们的财富由几千万一下子变成了几百万,财富变化就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的很不稳定。这也意味着,把自己当时的那笔财富做未来规划是不太靠谱的事情。
第三个是在2016年股权的兑现开始释放,我们可以在市场上用股权兑现现金了。当一笔一笔的现金流入我们的账户,我看到有人买车、有人买房、有人去享受生活,而当我拿到这笔钱的时候就在想怎么用这笔钱让我们的未来更加安定富足。
恰好当时我看到中国农业银行私行的一个报告,说全中国有三百多万企业家陆陆续续的面临60-70岁的退休,而招行的一些私人报告中又说高净值人群在不断的增加,但他们所增加的财富都会受到因为缺乏事先规划和政策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婚姻法、继承法、公司法和税法的影响而导致他们的财富没有办法给到他们想给的人或者自己也花不到,那我就想这个市场是非常非常之大的。
在思考完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保险市场是具有无穷潜力的,但是真的适合我吗?通过分析之后,发现是适合这个保险市场的。首先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体量,我们从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角度、市场需求角度、专业人才是否具备的角度分析之后,发现财富市场的风险保障模块已经变成了一个红海,但是资产类型和财富传承类型的市场仍是蓝海,并且我们发现这个蓝海市场缺乏高端业务人员。那我想,一定要在没有成为红海市场之前的蓝海市场进入才是最有利的,并且立志成为这个蓝海市场高端的业务人员,这样即使将来它变成红海市场,我们都将是红海市场中占据上层的人。
其次,财富市场中有人投资股票、国债、外汇、黄金或者古董等,但是我们研究之后发现,在所有的财富管理工具中,真正具有法律属性的财富管理工具只有保险,那这时候我除了转型财富管理行业之外,我的目光也紧紧锁定在保险市场。
最后从我的个人条件分析,工商管理硕士加通信学士的学历听起来很不错,但是我在金融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与券商、理财机构、私人银行相比,保险市场入门门槛较低,是比较适合我切入的。于是,我转型保险行业,这次又是从一个最基层的业务员开始做起,不断的朝着专业的方向努力提升,现在我已经可以为EMBA课堂的学员、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销售团队讲授关于财富管理的课程。
积累成就厚度:离开舒适区,那是梦想的开始
金友汇: 加入保险行业的三年里,您是如何从普通的业务人员成长为百万圆桌会议COT的一员,并获得CMF国际保险之星金星奖?
姚艳:人只有跨出舒适区,才能改变自己。我愿意每次都从底层做起,是因为我相信只有坚固的基层上才可以撑起屹立不倒的摩天大楼。
在保险行业我能用三年的时间获得成功是离不开我对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逻辑判断分析能力的积累以及我和客户建立的沟通是平等的。其实在财富管理市场包括保险市场的业务员很多时候都是被客户低看的,他们跟客户交往的时候往往秉着服务客户的理念,但实际上,真正高端的客户期待的是能够产生价值观念碰撞的平等交流。在国企、外企、民企工作数年之后,我对企业和老板的认知都能够让高端客户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层面的人,并且觉得我给他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
你知道做业务员最难的是什么吗?最难的是把我的思想放到你的大脑里,高净值人群能够积累获得财富,说实话,他们没有一个人是不聪明的,直接把你的思想灌输给他们是行不通的。但是我们从逻辑角度、政策分析角度和他们进行交流之后,他们会非常聪明的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产生需求。
举例说关于年轻和金钱的话题,年轻的时候我们极度渴望金钱,我们会把风险资产更多的匹配在比较赚钱的行业和项目,少部分保证自己家人的生活。假如我们真的失败了,我们还可以有大把得时间,用年轻的体魄和能力继续拼搏。但是,随着我们慢慢变老,我们需要更多的安全感,最好到70-80岁的时候我们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资产是安全的,就算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风险资产没了我们也不受影响。所以当我去问高净值客户他们到老年的时候是希望风险资产越来越多还是安全资产越来越多,他们回答我说肯定是希望安全资产越来越多,再问他们愿不愿意一次性把所有资产转移到安全资产中,他们说不行,还有那么多的业务和项目要做,但是我说一点点转呢,他们说不受影响。所以我能够把业务和业绩水平达到现在的程度,完全是因为我抱着利他之心以及想他人所想。其实高净值人群得到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往往比我们多很多,因为他们身边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人和专业的人为他们服务。
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你只有和他们一样专业甚至更专业的时候,才能和他们做成业务。所以我认为我不是一个销售员,也不是在跟客户推销产品,而是帮着分析他们方案和做规划。所以我能够成为百万圆桌会议COT的一员、获得CMF金星奖,也是因为不断地在同客户学习交流。
专业铸造精度:一定要学会为未来的风险买单
金友汇: 财富焦虑时代,高净值人群该如何打赢这场“资产保卫战”?
姚艳: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高净值人群都要面临的,目前国家正在做税法改革,新的个税法中很多新条款的出现对高净值人群来说要提高警醒。
首先应该明白的是:税务规划从少缴税转变到合规缴税。我们讲所有的财务保卫战之前一定是税务先行,当我们的财富没有“出生证明”的时候它就是黑户,这意味着未来所有的财富都是没有做税收的伪财产,所有的财务保卫战之前一定是先保证自己的财富是合法的。现在有很多的高净值人群和企业家以前在创业阶段都是财富野蛮生长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暂时先翻过去。但在2019年1月1日之后,这些人群就要提高注意了,新个税法的改革和税务体制的改革,包括整个税务系统从国税、地税的合并、社保和个税的合并征收,这是所有的高净值人群在财富焦虑之前要自己最先明白的,以前的税务规划是我们要怎么样少缴税,现在的税收规划是我们怎么样合理的缴税,在打财富保卫战之前一定先保证自己的财富是干干净净的。
其次,打赢“资产保卫战”我们要懂法律。其实我们一个人一辈子花钱都是有限的,我们的钱可能要给到未来老年的自己、未来的孩子甚至给到所爱的人,那这个时候财富就具有法律属性了,否则在婚姻法、继承法、公司法、税法之下,如果你没有纳税,财富就是国家的。甚至可能像王均瑶在谣传中被说的那样:他为他的司机打了工。在公司法下,现在我们的企业很多都是认缴制,一旦未来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注册资本的钱你还是要还的,所以在各种法之下,我们所有钱的法律属性都有可能被转移。
举例说,国内一个比较有名的影楼老板,最近他的女儿就在报纸上登报声明她要放弃她父亲所有的遗产继承权,为什么?因为这个影楼老板有很多的高额负债。这位老板在创造这些财富的时候肯定是想要么做公益做慈善、要么给到他的家人或者是他自己享受,但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去世的那一天,他的儿女们竟然没有办法去继承他的遗产,因为他有高额的负债,所以最后女儿不得不放弃了财产继承,成了别人的财富。如果你焦虑的是赚钱,那你只要想我该怎样的去赚钱就可以了,赚钱的路有千千万万条,在不同的时代下有不同的赚钱方式和风口。但是一旦赚了钱如何把它沉淀下来却又不影响你原来的业务,这就是高净值人群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高净值人群必须对所有的法律有个充分的了解,而且要知道基于这些法律怎么去合理配置自己的财产。
没有钱就只有一个焦虑:怎么才能赚很多钱,但是有了钱之后焦虑就有很多,但如果你对各种法律金融工具有充分的了解,并且事先做一些规划,资产保卫战焦虑的就会少很多。
所以在资产保卫战中,不是焦虑来了之后自己怎么去做,而是你在前端知道怎么积累财富,后端知道怎么守住财富,并用合适的金融工具、法律框架和合适的产品结构设计来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我们资产到底如何配置,方方面面我们都要做一个完整的学习和梳理,也就说:只有深度思考,才能够在风雨中闲庭信步。
金友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中国经济连续近40年实现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公民的财富也实现了快速积累,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高净值家庭数量第二多的国家。
这也是一个普遍焦虑的时代,据《2018国民财富焦虑报告》显示,我国有中度和高度焦虑的人群,加起来超过了八成。财富焦虑、知识焦虑、健康焦虑、教育焦虑……高净值人群的焦虑感仿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尤其以财富焦虑最为典型。
现阶段,投资难题正在从金融领域逐级扩散, 面对经济转型所带来的下行风险,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如何合理配置资产、发掘新的价值增长点将是未来财富保值增值的主线。
“T型”职场(下) | 从“半边天”到“她”时代:面向未来去积淀生命的厚度
姚艳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永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怎么做。当年的激流勇退后,她从零开始所伴随的职场人生似乎也才真正开始。舍得放弃的人自然收获更多,经过多年的职场沉淀更新迭代,如今,身着套装、淡定微笑、身处于菁英阶层的姚艳依然成了大众眼中一名优秀的职场女性。
选择决定深度:女性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金友汇:为什么选择RFP,它为您的实际工作带来了哪些帮助?
姚艳:这个行业的证书太多了,每个都要学下来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的每一个决策其实都是通过分析来的。刚进入保险行业先学习了产品知识以及和产品相关的法律知识,学完之后发现还是不够,因为客户需要外延的知识很多。于是我就又学习法商、婚姻法和继承法,学习完这些之后我发现跟客户交流还不够,因为客户还需要我们懂很多的金融知识,那时候我就想还是需要学习金融证书的。
恰好有一年我到国外去参加百万圆周会议(简称MDRT:是全球寿险精英的最高盛会),在这个聚集了全球顶尖销售精英的圆桌会议上,我看到其他成员的介绍背景里,其中RFP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我开始思考,这个行业,这么多成功人士为什么都选择了RFP(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证书。后来我看到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诺亚财富的董事局主席汪静波女士对外的介绍上面也有获得过RFP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我在想这么多优秀的人都在学RFP,我应该了解一下RFP课程到底是什么,于是这个证书就进入了到我的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