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明年正式实施 小区公共收益该告别“糊涂账”了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0年11月25日 10时25分

  “成为业主这么多年,从来只有交钱的份,这次可算铁树开花,真的领钱啦!”日前,随着广州市天河骏景花园小区业主在朋友圈一波操作,“广州有小区给业主发‘红包’”的消息不胫而走。这意味着,小区业主当家作主,真正实现了对公共收益的分配权。

  小区给业主“分红”,在当下的确是新鲜事。实际上,《物权法》明确规定,小区公共场所产生的收益归全体业主所有。但在现实场景中,业主往往无法充分享受与所交纳物业费相当的服务,更别提享有对小区公共收益的分配权了。

  为什么小区公共收益常常是一笔“糊涂账”?很多小区将公共设施委托给物业来经营管理,业主并不实际参与其中。时间长了,这些公共收益被实际管理人——物业企业支配使用,令众多业主淡忘甚至“自动放弃”了这部分权利。小区公共收益成了物业的“私房钱”,对业主们来说,自然日渐烂成了一笔“糊涂账”。

  小区公共收益若要告别“糊涂账”,首先须还权于业主。媒体关注的骏景花园在物业管理方面曾经历了一段“阵痛期”。后来,经过小区业主与物业协商,决定把小区公共收益整体移交给业主管理,并由业委会出面打理。业委会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代表广大业主行使对公共收益的管理权,可谓权责对等、名正言顺。

  当然,业委会在不少小区存在着缺位的现象。还权于业主固然重要,但是否由业委会代行对公共收益的管理权,需要结合实际作出探索。毕竟,现实中的确有积极履职的物业企业。所以,这就自然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与“还权”同等重要的,还有制度赋能。也就是说,要充分保障业主的知情权、参与决定权和监督权,有必要引入第三方审计介入监督,公开物业收支账单。在这一制度框架下,物业企业主动公开“账本”,业主与物业便会回归各自本位。

  此外,加强物业监管力度,也非常必要。把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范畴,强化信用约束,促使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有助于形成互相配合、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生态圈”,一步步提升广大业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民法典明年正式实施,更多小区将告别公共收益“糊涂账”。当越来越多业主的权利意识被唤醒,社区治理将获得更多助力,物业管理难题也将得以缓解。相信到时候,小区给业主发“红包”将不再是稀罕事。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