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用超募资金买房 投资者是否该对此“点赞”?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10月13日 10时23分

  择 远

  日前,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实际经营需要,拟使用超募资金1亿元支付部分购买房产价款。

  这家公司于去年8月份上市,实际募集资金金额为8.49亿元,超募资金总额为2.95亿元。对于此次购买房产的必要性,公司解释称,不仅能解决公司短期的办公用地紧张的需求,更符合公司长期业务布局的战略部署;同时,有利于实现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资金和资源投入均是为了为公司及股东谋取更好的投资回报,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损害股东利益情形。

  上市公司用募集的资金购买房产,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投资者是否该对此“点赞”?

  笔者认为,要客观、理性、谨慎地看待。一方面要看这样的操作,是否与招股说明书中对于募集资金用途的描述相一致;另一方面,要看购买房产是否属于公司发展需要,如果是用于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等,未尝不可,如果是借此之名,最终挪作他用,就不合适了。

  对于上市企业使用募集资金购买自用房产的监管,可以参照《再融资审核财务知识问答》和《再融资审核非财务知识问答》,相关规定显示“募集资金不得投向房地产项目”。但是,拟使用募集资金购买土地或房产的,如购买金额占募集资金总额比例较高(拟购买土地或房产金额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审核中需关注其融资必要性,防止其利用募集资金投资房地产。但是,募集资金用于购买工业用地的除外。

  由此可见,为防止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资金变相投资房地产业务,监管部门是严格把关的。

  或许有投资者会说,上市公司的自有房产,在关键时刻可以“救”企业,且是有先例的:有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靠在关键时刻卖房避免了退市。

  对于上市公司这种行为,监管部门也会密切关注。比如,交易所要求相关上市公司说明启动出售房产交易的目的、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并结合公司主营业务说明出售房产事项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笔者认为,通过买房再卖房拯救业绩,看似上市公司业绩得到短暂的喘息,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消除经营问题,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一定能实现的。对上市公司而言,还是要专注于主业,寻求更有质量的发展。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