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nes谢幕 付费音乐的接力棒正式交给了流媒体
源 / 泡泡网    文 /     2019年06月12日 09时05分

  在刚刚过去的WWDC2019上,我们看到了性能更加强大的苹果系统、产品升级,也见证了一代枭雄iTunes的退役——这个曾经改变数字音乐产业的大佬级产品,现已正式拆分为Apple Music、Apple Podcasts和Apple TV。


  尽管随后库克在接受CBS采访时称iTunes“并没有真关闭,只是把功能分拆开”,但苹果对iTunes社交网站上的无预警内容清空已无声宣告了它的谢幕。


  一个时代的终结 “Buy xx on iTunes”成为历史


  “Buy xx on iTunes”。这个句式对于欧美乐迷来说一定不会陌生,每每有歌手推出新作,热心的歌迷总会带着娱乐的心情在各大评论区、社交网站奔走刷屏。毫无疑问,自2001年诞生以来,iTunes早已成为根植于一代人心中的数字音乐本体,它的适时出现,不只是在互联网浪潮的来袭中接替了实体音乐的C位,同时也为整个付费音乐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官网中,iTunes被定义为“私人音乐游乐园”,因为它可以方便用户整理和欣赏已拥有的音乐,0.99美元一首的单曲拆分售卖也让用户不用被传统的专辑模式束缚,可以在可控的成本下自在购买喜爱的音乐。同时,iTunes对于歌曲、MV、影视等内容的集大成也在下载时代成为了精神娱乐服务的典范。


  不过,月亮的背面也有阴影。有人说它定价过低剥夺了音乐的价值,有人说它的使用逻辑太反人类……但相比之下,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崛起的流媒体,才是对iTunes乃至所有下载时代产物的最大冲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更好的流媒时代已经来到


  就像下载时代打破了实体时代对于播放介质和设备的限制,流媒时代的到来其实也是对下载时代设备容量与下载耗时的解放。尤其是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的大行其道,也让包括iTunes在内的全球音乐服务商都看到了正在到来的音乐消费新主流:海量曲库、价格低廉、随时随地。因此,对于iTunes的淡出,我们可以怀念但不必感伤,在其服役的近20年中,其散发的光和热已经足以照亮数字音乐的前路,更不用说Apple Music已顺利接棒。


  根据IFPI《全球音乐报告2019》显示,受付费订阅流媒体增长32.9%的推动,流媒体整体收入增长了34.0%,占全球收入的近一半(47%)。 截至2018年底,付费流媒体服务用户数达2.55亿,付费流媒体收入占录制音乐总收入的37%。流媒体收入的增长抵消了实体收入下滑10.1%和下载收入下滑21.2%的影响。


  这也再度证明了iTunes及时向Apple Music转型的明智。2018年,问世3年的Apple Music的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在美国的付费用户数量已经超过Spotify。


  流媒时代的生意经 内容与体验决定付费率


  可以看到,流媒时代的到来虽然进一步压缩了用户的支出成本,但在整体收入上依旧可观。因为比起下载时代,流媒时代的音乐消费更偏向租赁,这也为用户的消费带来了可持续性。不过对于日渐同质化的音乐服务商而言,如何从“付费订阅”的标准答案中打出差异化,也成为了新的挑战。


  在这一点上,后起之秀的国内数字音乐平台似乎要更加超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在实体时代向下载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断层,但同时也加速了向流媒的转型。此外,根据本土化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中国数字音乐平台也形成了“在线音乐+数字专辑”的一体化模式,并尤其针对在线音乐这一大趋势,在内容与体验上不断打磨。


  这也促进了中国音乐产业的快速增长:据音乐行业网站musically的一篇报道,2018年中国录制音乐产业总收入达到5.313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79.6%,几乎是1950年代以来全球音乐产业历史上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纪录,而流媒体收入更是增长了惊人的128%。


  如今,千万级的版权曲库对于国内数字音乐平台而言已成为常态,用户可以很容易地聆听到世界各地的流行金曲。而除了曲库类型上越来越丰富之外,付费会员的各种音乐周边福利也越来越精彩——高品质音乐试听下载、个性主题、铃声特权、弹幕气泡、新歌抢先体验、首唱会特权、免广告……丰富多样的增值服务内容,进一步降低了付费订阅的溢价,也让用户对于付费订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根据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最新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到2840万,同比增长27.4%。


  手挽着下载时代的iTunes徐徐落幕,再次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个进步中的产业模式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我们无从知晓流媒体时代是否可以继续创造像iTunes一样的辉煌,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向音乐产业的无限终点不断冲刺的过程中,我们还将遇见更有趣的音乐时代。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