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款通,致力于消除保险行业信息不对称
源 / 凤凰网财经    文 /     2019年08月07日 16时47分

  谁也没想到,十年前那批骂着保险骗人的人,如今纷纷买起保险。保险开始得到社会认可,逐渐成为了刚需。这一切得益于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唤起了人们对保障的需求。


  不过,时隔多年,保险销售人员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却依旧明显。迷恋数字,忽略条款,成为行业的通病。实际上,购买保险就像去看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错了,真到了理赔时发现不合适可就后悔莫及。


  过于关注数字,忽略条款本质


  据了解,市民钱女士于2016年为孩子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款重疾险,当时业务员承诺当小孩子罹患合同中的重大疾病时,便可获得合同约定的保险金作为医疗费用。


  今年,钱女士的小孩因病住院,确诊为慢性呼吸衰竭,生命垂危。钱女士看到保险合同里面有慢性呼吸衰竭,便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以动脉血氧饱和度没有低于80%,达不到理赔条件为由,拒赔了。


  钱女士为此咨询了医生,医生表示,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0%,小孩维持不到两个小时就要死亡。为此,百般无奈的钱女士,只好求助于新闻媒体。


  这样的新闻,背后却是保险市场多年的通病,保险业务员在销售重疾险时,通过话术将重疾险“医疗化”,背离条款内容,并以确诊即赔为噱头,美化重疾险,进行销售误导。为后续理赔率提升带来了大量的理赔纠纷,埋下了隐患。


  据专业人员解释,重疾险除了银保监会统一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之外,其他的疾病由保险公司自行定义,不同公司之间,产品条款的定义是可能有所不同的。


  市场上慢性呼吸衰竭的定义高达20多种,有的公司要求动脉血氧饱和度需低于80%,有的公司则没有这个要求;有的要求达到轻度呼吸衰竭就可以申请理赔,有的则要求需达到中度呼吸衰竭。并不是说,确诊慢性呼吸衰竭,就可以获得理赔。


  只要是商品,就有品质之分。重疾险也不例外,条款定义的质量,影响着产品理赔率,而理赔率又影响着保险公司的定价,这是保险学最基本的原理。


  而现在,人们都专注,重疾险能保多少种疾病,能赔多少次,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目前整个市场高达200多个疾病种类,这当中夹着大量的无效条款。判断一款产品的好坏,应该着重于产品的有效条款,而不是整体的疾病数量。


  现在有很多保险自媒体,利用信息不对称,到处散布各种不实言论。如买保险无需关注保险公司、无需看条款、大公司无良心等,影响极其恶劣,让消费市场陷入盲目,但为此买单却是无辜的消费者。


  为此记者走访了条款通团队——这两年,条款通团队成立了专门的数据部门,对市场上所有的重疾险条款进行拆分、归类以及从医学角度上进行分析。


  条款通问世,让保险回归本质


  条款通创始人向记者表示,“都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一个是以前,另一个是现在。市场畸形发展了这么久,是时候该有人站出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了。条款通,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发现,相同病种,不同公司定义可能有所不同,有的病种甚至高达40多种定义。不同的定义之间,理赔门槛的高低不同;不同的指标之间,理赔概率又不同。


  条款通团队表示,“目前,重疾条款研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在市场上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校验,帮助许多业务员变得更加专业,也让客户买得更加明白。很多时候消费者不是看不懂,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


  6月份,条款通团队正式将《重大疾病保险疾病定义解析》线上化,会员可以通过条款通,学习到更加专业的条款知识,建立个人专业壁垒,更好地服务客户。


  据调查问卷显示,很多消费者选择保险产品时,都会查看一些第三方平台的测评报告。为此,条款通某成员说道,“目前,整个行业的测评报告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测评标准,仍处于各家媒体自吹自擂的粗犷阶段。经常有消费者反映,自己看了太多保险测评文章,已经罹患选择困难症,对保险彻底失去了判断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条款通团队根据定义内容、疾病发病率以及实际临床经验,形成完善的评分标准,做真正基于条款的保险测评报告。有了这些报告,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高效对比,甚至可以细化到单一病种,真正做到从整体到细分全方位解读。


  “我们希望客户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选择,也希望帮助保险公司更好把握客户的需求,升级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条款通产品经理表示。


  作为一家“只摆事实,不讲道理”的数据公司,条款通未来会有更多的数据类产品提供给市场。比如,保险公司的经营报告、服务报告、行业发展报告、不同险种的分析报告等等,为保险公司、保险业务员以及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希望能够为促进保险行业良性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做有深度、有温度的保险科普者 ”条款通团队负责人表示说,语速缓慢而坚定。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