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于消费金融企业来说有助于更好的服务客户,在未来更有利于进一步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因此捷信选择数字化转型,提出“2023战略”,助力金融数字化发展,提高消费金融服务客户的效率。
引进业内领先金融科技向用户提供高效智能客服体验
自2010年底获得消费金融牌照以来,捷信一直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并通过引领金融科技在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创新实践,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贴心的消费信贷服务体验。此举在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整体战略之余,更有利于打造智能化金融服务新生态,进而发挥金融科技在重塑现代信贷市场格局方面的重要作用。
今年,为推进更加智能高效的客户服务,确保在优化已有的呼叫中心运营成本的同时,能长期、稳定地向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捷信与百度智能云通力合作打造智能客服2.0,引进其业内领先的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管理、自然语言生成、知识图谱等技术,并将它们应用到电销、催收、咨询服务等业务全流程。通过深度优化客户咨询应对的部署策略,捷信最大化发挥“人工”与“智能”各自的优势,由无需培训就能以更标准方式进行客户服务的语音机器人来完成高度重复、低价值的工作,高质量的人工坐席则专注于解决更加复杂的客服需求,此举在节省大量人力成本之余,也使其整体客服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捷信IT呼叫中心部长何子文表示,“之所以选择百度,首先是因为百度作为业界领先的科技企业,各方面的服务以及支持体系相应更加完善。第二是在项目选型时,百度智能云的POC场景测试效果是最好的。同时,在ASR engine方面,百度积累了大量数据,包括百度核心的NLP引擎技术也是尤为突出。今年过年期间,受到疫情的影响,在没有部署远程呼叫中心之前,缺少大量的坐席人员去服务客户,在这个困难时期,智能客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捷信用大量的语音机器人服务客户,保证了捷信服务业务的正常高效运行。“
不仅如此,捷信凭借其丰富的运营基础和强大的科技风控能力,在智能风控领域也始终扮演着先行者的重要角色,在2019年,捷信就因其卓越的业务表现荣获2019年FICO®决策大奖的普惠金融奖项。通过引进国际顶尖的FICO®ScoreXData评分数据,捷信在保持稳定的贷款规模和批准率的前提下,将销售点(POS)贷款和在线贷款的信用风险分别降低了25%和15%,并更客观、高效地对征信数据较少的新客户进行评估和签约。
构建全渠道智能化金融服务为消费者创造灵活服务体验
为确保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加灵活、流畅的用户体验,在此之前,捷信已从线下业务办理模式、产品等多个维度,发力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创新型消费模式,使金融科技为消费者赋能,提升消费者使用捷信服务的美好体验。
当前,捷信线下销售点已逐步实现由传统驻店ALDI1.0模式向倡导客户线上办单ALDI2.0模式的转变,此举既拉近了与新客户之间的距离,也极大地提高了商户的办单效率,实现了在短期业务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在江苏省镇江丹阳界牌镇上班的老李一直是捷信的忠实用户,此前因为疫情,他一直没机会回老家看孩子。在捷信当地合作伙伴的推荐下,他决定使用捷信办理分期购机业务购买新手机与孩子视频联系。与从前需要等待工作人员用专用设备协助操作申请流程不同,老李说,现在只要通过简单的扫码自主填写信息,仅需几分钟时间就能成功申请到购买手机所需要的额度,极大地缩短了等待时间,比以前更加方便、快捷。
捷信线下销售点
与此同时,面对消费信贷用途从家电、家装延伸至教育培训、旅游等越来越多的非耐用品和服务性消费领域的趋势,捷信不仅在捷信金融APP的捷选商城针对不同细分群体推出多种类的优惠商品;更在此基础上,推出以捷信惠购为代表,更多可供消费者随心使用的消费信贷产品,将消费金融业务无限贴近用户日常衣食住行各个消费场景。
捷信惠购在满足客户灵活消费需求,强化捷信与客户的联结方面具有强大优势。据内部业务数据显示,仅在该产品推出的最初几周内,已有客户使用了超过七次该产品。来自甘肃省庆阳市的郭小姐是捷信的优质用户,为了慰劳自己超3个多月来的超负荷工作,近期,她再次通过捷信购置了一部新手机,每月还款375元,总共还8期的还款方式有效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在与工作人员交谈的过程中,郭小姐直呼“养孩压力山大”。基于此前郭小姐良好的还款记录,工作人员向其推荐了捷信惠购。在申请获得3,000元的惠购循环额度后,郭小姐高兴地表示,捷信惠购只需一次申请,即可随时随地在线上或线下消费时使用,不仅可作为家庭储备金使用,还可在消费时获得相应的返利,对于消费者来说十分有吸引力。
数字化金融是使捷信金融业务的开展更加丰富,提高普惠群众的能力,带来更加多层次的服务好金融需求。捷信未来将持续打造线上自助化、无接触的金融创新服务模式,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务。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