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营经济入场及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与客观性
源 / 中国网-海丝泉州频道    文 /     2020年06月22日 11时20分

  摘要:中国经济崛起离不开民营经济是不争的事实,民营经济存续期是客观的,民营经济存续期的客观性使民营经济的存续也许是上百年,也许是几百年,同一屋檐下,是在埋怨中别扭的过日子,还是愉快的携手同行,这是一个问题,化解埋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离场 私有制 消灭私有制

  是在埋怨中别扭的过日子还是愉快的携手同行,这是个问题。改革允许了国产民营经济入场,开放允许了洋民营经济入场,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剥削的标签是民营经济的道德紧箍咒,这个紧箍咒不仅师父会念,而且人人会念,被念的功力打了折扣,念的人也心酸。中国经济崛起离不开民营经济是不争的事实,民营经济存续期是客观的,民营经济存续期的客观性使民营经济的存续也许是上百年,也许是几百年,同一屋檐下,世世代代是在埋怨中别扭的过日子,还是不断完善自我、完善关系、同心同德、携手同行、阖家欢乐、命运共享,是一个理论界和民间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创建良好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需要理论发声阐释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说经济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需要理论发声阐释为什么经济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只有价值观上认同了,从感情上接受和肯定民营经济才能自觉自愿。

  一、资本成为体力劳动的主体是历史发展趋势

  “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早年学习经典理论的这句名言,理解为这是需要努力很多年、很多年以后的社会,并且天真的想过人们都“上午打猎,下午捕鱼”,没有人愿意选择干的脏活累活怎么办,没有人从事生产了,人们吃什么喝什么,人类不劳动了,那么谁来劳动?劳动的源泉是什么,仅仅过了十几年,突然发现经典理论的预见是今天已经依稀可以看到的情景,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智能机器已经替代了人类绝大部分的体力劳动,目前规模不小的工厂里只有几个工人的准无人工厂已经出现,真正空无一人的无人工厂也不是很遥远的事情了,不远的将来智能机器很有可能替代人类从事全部的体力劳动,智能机器将成为体力劳动的主体,科技使“上午打猎,下午捕鱼”,人类完全退出体力劳动领域这一理想已经初现曙光。

  资本的前身是货币,资本的肉身是智能机器,货币资本只有变身为机器以后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这就像蝌蚪变成青蛙,没有蝌蚪自然没有青蛙;所以一定意义上说,资本是生产力的血和肉,有机器存在就有资本存在,有数量巨大的机器存在就有数量巨大的资本存在,智能机器的劳动就是资本的劳动,智能机器成为体力劳动的主体就是资本成为体力劳动的主体。未来“三大社会形态”的后资本时代,资本的劳动将完全替代人类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从制造航天飞机到家庭保姆,都是智能机器人在从事体力劳动,只有一小部分人类从事尖端的脑力劳动,人类参加体力劳动本身成为了消费品,要想参加体力劳动是需要付费的,就像今天能看到的,亲自采摘的水果比在市场买的贵,亲自钓的鱼也比买的贵。

  二、民营经济是事关生产力发展成败的核心要素之一

  用“56789”贡献大让人们从感情上肯定民营经济说服力是不够的,应该从理论上论证当年民营经济入场的必然性。民营经济入场及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与客观性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阐述和肯定,导致民间对民营经济的感情有时左右摇摆不定,人们对待民营经济复杂的感情,有些像《女人是老虎》那首歌,有时认为民营经济是吃人老虎的情绪会突然涌出,有时“为什么老虎不吃人 模样还挺可爱 ”的感情会占上风。

  没有民营经济的“单一公有制”能不能实现“上午打猎,下午捕鱼”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理想,答案是不能。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脊梁,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血肉,人无傲骨不立,人瘦的皮包骨肯定也不漂亮,公有制很好,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南水北调、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彰显了公有制的脊梁作用,但是,单一公有制独自承担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赶超美日的重担,能力不够。生产力水平的发达程度与资本的数量成正比,生产力的极度发达是数量极度庞大的资本堆积起来的,没有巨量的资本就没有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相匹配的生产力,资本是生产力不断登高的台阶,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资本像长江之水一样奔腾而来,滔滔不绝,而“单一公有制”拒绝了潜力巨大且不可替代的民间资本入场,关上了民营资本流入的闸门,“单一公有制”遇到的困难在于允许投资的公有制没有钱或者钱较少,有钱的民间资本不允许投资,这有些像农民种地浇水,资本是水,生产力是地,有水的河不让用,允许使用的河没有水,结果是无水可用,最终地荒了。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是要保障资本的来源,要保障资本像不竭的海水一样汹涌而来进入投资领域,而单一公有制制度恰恰关上的是资本进入的闸门。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社会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单一公有制始终没能突破短缺经济的瓶颈,“单一公有制”体制下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大家可以参阅莫言先生的文章《粮食》和《忘不了吃》,短缺经济背景下二千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事实说明,不是政府不努力,不是人民不勤劳,是单一公有制体制能力不够。

  为什么民营经济入场以后经济发展发展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什么说民间资本投资潜力远大于公有制?举一个例子,某人甲一天挣了500元,甲可以听一场音乐会花500元,挣的钱全部消费光,但是只要甲愿意投资,他可以一天只喝白开水吃6个馒头花3元钱,其余497元用于投资,这就是民间投资资本的潜力。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信息,2018年中国GDP90万亿,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42.7%,达到38.43万亿,理论上讲如果人们愿意勒紧肚带过日子,民间投资潜力就是每年38.43万亿,2018年中国财政总收入25.88万亿元,新发行货币14.8万亿,两者相加帐面上公有制的投资潜力是40.68万亿,公私账面数字差不多,但是国家有许多必保的刚性支出,如:公务员工资、国防经费、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等,每年国家的投资可能连2万亿也拿不出来,公有制投资潜力远远小于民间资本投资潜力,目前没有其他力量能够代替民营资本投资力量。

  结束语: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资本像长江之水滔滔而来,资本外逃、民营企业家见好就收、中途退场都不利于国计民生,肯定资本的劳动要素属性,洗去民营资本剥削的标签不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幸福、和谐社会的需要,以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的真诚对待民营经济,风雨同担,命运共享,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包括感情环境。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