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到底是什么?保什么?保多少?值不值得加入呢? 别急,正文马上安排!
一、相互宝成立的始末——被迫的妥协
相互宝一开始是叫“相互保” 。一字之差,却道出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相互宝不是保险,但是相互保却是。
一开始,蚂蚁金服和信美人寿合作推出的一款共助型保险。模式也是先保障后付费,一人出险,全员共摊。
这种创新的保险模式,在国内是首次尝试,但是在国外,其实已经发展很成熟了!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占到40%。
这款产品上线没几天,就遭到了举报,说是该产品进行了虚假宣传。后来监管层调查以后,发现该产品确实违规宣传。
而且该产品创新的先保障后付费模式,没有责任准备金的模式,有很大的潜在金融风险。
其实这款产品为什么会被举报?说到底,某些保司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罢了。由此也可以看出,相互保相对于普通的商业保险,确实有很大的优势。
最终监管层选择了谨慎的态度,要求信美人寿退出。最终,这款本来由蚂蚁金服和信美人寿共同推出的保险,最终只剩下了蚂蚁金服一个人。
按照常规的发展轨迹,这款产品可能到这就宣布结束了——夭折而亡。可是蚂蚁金服偏偏没有放弃,没有了亲娘的“相互保”,改头换面成了“相互宝”,重新问世了!
但是蚂蚁金服毕竟不是保险公司,它推出的产品也不可能由银保监会兜底。所以相互宝就变成了单纯的民间互助组织,由蚂蚁金服来管理,收8个点的管理费。
这就是相互保到相互宝的始末。
说这么多结论只有一个:相互宝不是保险。
二、相互宝到底保什么?保多少?
如果一定要把相互宝比作什么的话,那可以理解为重疾险。不需要报销,确诊即赔。性质和重疾险类似。
但是相互宝的互助金额度,相对于常规商业重疾险,差别还是很大的。
30天-39周岁,最高互助金为30万元;而40-59周岁,最高互助金为10万元。
互助金金额相当于为商业保险中的保额。对于重疾险保额的话,我们一般建议30万起步,50万不多,100万小康,因此这个10万,30万确实不算多。
不过,联系到每个月所分摊的那点钱,相互宝的性价比已经非常高了!还是可以配置,但是重疾险也不能少。
所以,其实相互宝代替不了重疾险,只能作为补充。
那么相互宝保的疾病到底有哪些呢?
相互宝的宣传界面也已经写的很清楚了:99种重疾+恶性肿瘤+特定罕见病。具体的疾病名单大家可以搜索相互宝界面的保障范围进行查询:
其实通过研究看下来,重疾范围和一般的商业保险重疾范围倒是大差不差的。具体的规定细节也写的很清楚了,大家有空了可以仔细看下。
三、相互宝到底值不值得加入呢?
金鱼博士在文章一开始就说了,我自己研究完以后立刻就选择加入了。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一个月也就不到10块钱,可能也就一杯奶茶钱而已。不加入的话,这十块钱也未必会省的下来。但是如果加入了,每个月花十块钱,就能得到一份保障。虽然说如果真到那一步了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起码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第二:如果自己缴纳了几十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要恭喜了!身体健康,无病无灾,难道不值得恭喜吗?
而且换个角度来说,虽然自己并没有真正用到这个保障,但是自己每个月分摊出去的这些钱,帮助了很多生病的人们,每个月10块钱奉献一份爱心不好吗?相互宝的受助案例信息,做的已经很透明了。你可以在网页上查到这些受助案例。
很多人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加入相互宝,是因为近段时间相互宝的拒赔案例以及越来越高的分摊金额,觉得相互宝也是“坑”。其实这个事情是很正常的,为什么拒赔?还是要看健康告知以及保障范围。而且对于有争议的理赔安静,相互宝还设立了赔审团,你也可以申请加入,为有争议的案件发声。
而为什么分摊金额越来越高?因为加入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大概率,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分摊的越来越多。
相互宝成立至今也才一年多,很多地方也在不断的摸索完善,但是无论怎样,这个项目本质还是好的,值得推荐!
最起码在目前看来,相互宝还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重疾险补充产品。如果有一天它的分摊金额真的高到已经和商业保险差不多了,那你到时可以再考虑退出也不迟。所以,到底要不要加入相互宝?结论就是:只要符合健康告知,建议都尽快上车。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