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异常频发 “靠老天爷赏饭吃”的日子还能过多久
源 / 互联网    文 /     2020年08月07日 14时29分

  农业一直以种植为主,养殖畜牧为辅。对于种植业而言,以前无论是播种、施肥、收割等任何农作物种植工序,都需要农民一步一步手动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这些工序大都以机器代劳,工作效率也获得了巨大提升。但能否有个好收成依然只能仰仗天气。天气好的年头“老天爷赏口饭吃”会有个不错的收成,一旦遇上洪涝、旱涝、霜冻等天气灾害,收成可能会减少大半,甚至一年的辛苦劳作付之东流。

  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新增20亿人口,所需粮食产量将翻倍。除此之外,全球近一半的玉米生产区、三分之一左右的小麦和水稻生产区均处于气候变化脆弱区域,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在粮食需求攀升和全球气候频发异常的双重压力下,我们真的还能继续靠天吃饭吗?

  智慧气象  精准服务农业

  大自然自古风云变化莫测,尽管现代气象预测已经在数值预报模型上取得不错的效果,但物理模型一般会受到各类随机因素干扰,无法精准预测复杂多变的区域性气候,突发天气状况的预测更是传统天气预报的软肋,像洪灾、旱灾、雪灾、霜冻等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巨大,但始终难以获得精准预报,提前做好应对工作。

  据眼控科技研究院专家介绍,随着深度学习算法和新架构的发展,机器学习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气象卫星的遥感时间序列数据,将智慧气象与农用天气预报结合,实现全国各地特色作物的农业气象大数据交互式信息展示。智慧气象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水平,达到冷热害、洪涝、旱涝等多种灾害气象信息数据监测、分析目的,同时帮助农业生产者精准管理土地,实现对农业气象的高效精准有效服务。真正做到过去靠天吃饭,以后可以“看数据”管理了。

  多场景利用  提升经济价值

  农作物生长虽然有温、光、水、肥、气、热相同的六要素,但它们对生长环境的喜好却各有不同,像玉米喜暖湿、茶叶喜酸好阴、水稻喜温凉……只有在适宜的地方环境生长,农作物才能达到相对的高质量和高产量。

  智慧气象不仅可以监测宏大的地域气候天气,同时能对空气中温湿度、雨量、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等细微气候条件进行实时监测,直观反映农业生态环境的气象要素,为农业生态环境调节提供专业的指导依据,助力打造优质农产品需要的良好气候环境。与此同时,通过设置认证的气候条件指标,建立品质认证模型,进而完成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认证,提升产品经济价值。

  除此之外,智慧气象通过对极端天气程度的判定,可对农业灾情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结合农业服务企业定制农业保险服务标准,优化灾害场景核算,高效溯源,协助农民实现防灾减损的同时,提升农险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全面赋能农业发展。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