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两大类比较可惜的孩子:一类是家长的遗传身高不高,也不知道有好的治疗方法,最后孩子骨骺闭合了不会再长了才来就医,那是非常可惜的;另一类可能是早期的时候有药物各方面的顾虑,导致最终错过治疗机会,这也是非常可惜的。事实上,矮身材完全可以实现身高的逆转,哪怕是家族性矮身材,也就是理论上那些生下来注定要长不高的这部分孩子,我们也是可以帮助他/她健康长高的。
王春林: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儿科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罕见病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学组委员兼秘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第一或通讯);《中华儿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通讯编委、《临床儿科杂志》青年编委;荣获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4)。
临床擅长:尤其擅长儿童矮小症、性早熟、性发育异常、肥胖、糖尿病及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等的诊治。
先跟大家分享两个临床上遇到的真实案例。
案例1:家族性矮小
姓名:文文
性别:女
就诊日期:2018年7月11日
当时年龄:9岁3个月
当时身高:120cm(同龄儿童正常身高135cm)
当时骨龄:9岁6个月
父亲身高:150cm
母亲身高:150cm
爷爷身高:145cm
遗传身高:143.5cm
姐姐身高:145cm(18岁)
文文:骨龄与实际年龄相当,但是身高非常矮。家族三代之内都有矮小的情况,姐姐成年身高145cm,在生活中对身材矮带来的重重困扰深有感触;文文因为个子矮,在学校非常自卑,经常受到欺负。但是文文已经9岁多,这类孩子其实最佳治疗时间4-5岁就应该开始了,此时再进行治疗,文文的治疗效果究竟会如何呢?
案例2:矮小兼并性早熟
姓名:小悦
性别:女
就诊日期:2015年8月21日
乳房发育半年就诊
当时身高:131.5cm
当时年龄:7岁10个月
查体:胸部已发育
当时骨龄:11岁(同龄儿童正常身高146.6cm)
父亲身高:168cm
母亲身高:148cm
遗传身高:151.4cm
当日预测身高:146cm
小悦:7岁多就已经发育,发育时间过早,目前身高虽然不是很矮,但是骨龄比年龄大很多。针对这个孩子,遗传身高差,预测身高非常不理想,又兼并性早熟,孩子治疗的效果可能会并不理想。在预测身高这么差的情况下,两药一起联用,能否帮助孩子有效改善身高,达到家长期望的遗传身高的上限呢?
在揭晓上述两个案例的治疗效果前,我们有必要对矮小以及家族性矮小的基本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矮小的定义及病因
相似环境下,身高较正常的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人群身高均值低两个标准差(-2SD)以上,或低于第三百分位以下就是矮小。通俗地讲就是100个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最矮的那3个就是矮小。矮小的病因非常复杂,受遗传因素、宫内发育情况、营养状况、内分泌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2、身高与父母遗传
在一般情况下,父母遗传因素将影响孩子最终身高的70%。民间传言: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认为妈妈们的遗传因素对孩子的身高影响更大,这实际上是不成立的。研究表明,男女身高的遗传度分别是0.89和0.87,并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父母对孩子的遗传影响其实是同等的。
3、家族性矮小
家族性矮小,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属于特发性矮小的一种。特发性矮小指的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是正常的,同时排除其他引起矮小的器质性病因,暂时查不到病因的这类矮小。
家族性矮小的孩子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遗传基因引起的矮小,表现为生长速度正常,生长曲线和正常儿童的曲线平行,但始终在低限,也就是始终沿着最下面的p3这条曲线生长;父母均矮小或父母当中有一方正常,另一方矮小;骨龄与年龄相当或稍延迟,生长激素分泌正常,青春期发育正常,大部分女孩9岁半乳房发育、男孩子11岁左右睾丸发育,一般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女孩子青春期增长20-25cm,男孩子25-30cm。这里需要做下强调,因为很多的家长在孩子4-5岁就诊时,医生其实就已经告诉他们要进行治疗,但是家长会认为孩子生长激素不缺乏后面会再长的,其实对于这部分孩子,青春期启动后再长得很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青春期前丢掉的那十多公分,后面是无法追赶或弥补回来的。这类孩子最终身高如果不去干预,孩子就会沿着最低曲线生长,预测成年终身高在其遗传靶身高的低限。
受家族遗传因素影响,有些孩子天生注定就矮小吗?矮小的命运可以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医药发达的今天,矮身材完全可以得到改善,以下三个治疗秘诀可以供家长们参考。
矮小治疗秘诀
1、早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是关键
如果家族中有男性身高在160cm以下,女性在150cm以下,说明家族性矮小的可能性比较大,这种家庭的孩子尤其需要关注身高,身高不理想时应果断就医。
家长如何知道孩子的身高状况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参照《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进行对比,如果身高低于第三百分位就说明孩子身材矮小。此外,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关注孩子身高增长的情况,如果孩子在班级中常年坐在前三排,衣服两三年都不需要更换;生长速率上,3岁-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应增长5-7cm,青春期每年增长7-8cm,如果发育前每年5cm都长不到,在发育的年龄段每年6cm都长不到,也说明孩子生长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就诊。另外,性早熟的孩子通常骨龄会提前,从而缩短身高增长时间,影响最终的成年身高,因此如果男孩9周岁前出现睾丸发育,女孩8周岁前出现乳房发育,一定要去医院及时就医。
2、科技改变未来:遗传基因诊断助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现在已经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影响矮小的遗传基因,矮小家族的魔咒已经原形毕露。通过早期的基因检测,就能能分辨出导致矮小的遗传基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生优育,减少家族性遗传的发生几率。同时,利用高科技可以帮助进行病因的明确诊断,从而制定出明确的治疗方案,能够对孩子的预后、疗效进行更好的评估、判断。
3、个性化选择治疗方案
生长速度与生长时间决定了孩子最终身高能长多少。生长激素就是让我们身高的线性生长加速,生长加速的同时,如果是发育因素的影响,或者性早熟,孩子骨骺闭合的时间也提前了,整个生长发育的时间就短了,最后导致孩子终身高不理想。有时候就需要用到抑制性发育GnRHa或抑制骨龄(芳香化酶)的药物。但是每个孩子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一定要在明确病因、排除用药禁忌症的情况,由专业儿科内分泌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切不可盲目跟从。在治疗期间,应每三个月进行随诊,以监测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问题。如果发现长高不理想,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切不可家长自己擅自拿主意。
生长激素改善身高,对各种疾病诸如特发性矮小、家族性矮小、生长激素缺乏症等导致的矮小,都是有疗效的。疾病种类不同,疗效、疗程不同。来自大样本长期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人群数据表明:孩子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身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改善,治疗时间越长,身高的改善越显著。生长激素治疗要想达到改善成年身高的目的一般需要治疗3-5年,最小也需要治疗一年;如果只治疗3个月半年,对于改善身高意义不大。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文文和小悦目前的身高状况。
文文:于2018年7月14日在所有检查完善后,诊断为家族性矮小,开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当时身高120cm(遗传身高143.5cm)。2019年1月因开始发育,骨龄增大明显,预测终身高不理想,经综合评估后开始加用GnRHa。
最近一次访视时间为2020年9月,身高139cm。治疗26个月,身高增加19cm,效果显著,目前继续治疗随访中。
小悦:于2015年8月21日完善检查,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开始使用GnRHa治疗,当时身高131.5cm。2017年8月23日,因身高生长速率减慢,加用生长激素联合治疗。2019年5月身高157cm时,生长激素停药,当时尚未来例假。
治疗之前小悦151.4cm的遗传身高都达不到,治疗之后突破了遗传身高,整体上治疗效果非常不错,安全性也很好。2020年10月回访时,目前身高163cm。
最后做个总结,划下重点:
矮小是可以治疗的,家族性矮小也不例外;
遗传基因诊断有助于明确病因及预判治疗效果;
早诊断、早治疗、长疗程,身高改善明显;
前往正规医院,找儿童内分泌疾病诊治经验丰富的医生,给孩子进行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密切随访,积极配合治疗,长高效果更加理想。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