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底阿里巴巴提出全域营销至今,越来越多的品牌以AIPL消费者运营为核心方法论,借助品牌数据银行、策略中心等产品工具,摸索出了一套在数字营销变革的大背景下适合自己的品牌增长模式。
5月27日,在阿里巴巴同城零售品牌增长发布会上,全域营销重磅升级至2.0阶段,消费者资产的范围从线上拓展到多个线下核心场景,更加立体、多维和精细化。
同时,大会发布了“同城品牌全域增长体系”,这意味着全域营销2.0的升级已经在同城的新零售场景有了落地。以全域营销AIPL为核心方法论,集结同城零售事业群旗下天猫超市、饿了么、淘鲜达等业务场景,助力品牌的全渠道增长。
“真正实现了大的商业价值突破,我们才会叫2.0。”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董本洪表示,全域营销2.0的一大核心进展是全渠道,受众不只是市场部和电商部了,还面向新零售、O2O等数字化渠道管理团队,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多部门的协同形成“同一个智慧大脑下,手脚的高效并行”的节奏,以获得持续的确定性增长。
以消费者为中心,全域营销升级至2.0阶段
全域营销实现了从1.0到2.0的跨越,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数据洞察能力的升级
过去几年,全域营销1.0构建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洞察能力体系,迈入到2.0之后,基于货品和地理位置的洞察能力大大加强,品牌可以从多维度更立体地进行消费者洞察。例如“从货找人继而优化产品和创意”,或是“从地理位置圈人继而精准营销”等创新的方式,都会把品牌数字化营销的能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 跨业务多场景消费者运营能力的升级
品牌的消费者活跃在不同的场景下和不同的端上,所以进入到全域营销2.0,AIPL可以串联起品牌在手淘、天猫、支付宝、饿了么、天猫超市、淘鲜达、线下商超、品牌自有门店等多个端,实现跨端消费者资产的统一沉淀、洞察和运营。
3) 线上线下全渠道增长能力的升级
以往,品牌在各个渠道往往都是在做独立的策略、投入和运营,不存在统一的统筹和协同。通过全域营销2.0的推进和应用,品牌的数字化能力贯穿线上和线下的全渠道,各个渠道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服务好品牌的消费者。
但不难发现,虽然时代在变化、消费者在变化,这三大升级仍然围绕着营销的本质而展开,全域营销的设计初心也一直没有变过,即以消费者为核心,实现四个“全”:
1)全洞察:人、货、场多维度的消费者全洞察;
2)全渠道: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数字化营销渗透;
3)全媒体:全媒体触点的规模个性化触达;
4)全链路:对品牌全链路营销从局部到整体的效率提升
这套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智化运营体系自2016年提出后,就在行业中掀起了品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并在最近三年爆发出强大的持续增长力,消费者运营已成为品牌在天猫上的增长引擎。消费者资产的亿级俱乐部逐渐壮大,并取得了高速增长:从2018年的2个品牌、平均30%的GMV增速,到2019年的70个品牌、平均50%的GMV增速,再到2020年,已实现100个品牌进入、平均GMV增速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