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卖出有四种情况。
一,价格已经严重偏离公司的内在价值(这个内在价值具体是多少,如何估值,我相信每个金融人士都有自己的见解。给出一个估值也是最难的一步,需要综合考虑上公司的各个指标,以及对未来的判断。且最重要的一点,绝对不可以单纯的相信其他大牛经理给出的估值和报告,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坚持自身的判断)
二,基本面彻底开始恶化。
三,已经出现了更好的替代品。
四,达到了我的止损线,是的,你必须要有止损线,否则会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说投资金额也至少在七,八位数以上,那每一次操作都需要强大的逻辑支持以及(安静)的等待。
“安, 静” 这两个再普通不过的文字,仿佛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更加被赋予了文字的力量。而在金融的世界里,它也代表着投资人内心心中不可缺少的特质。
当代社会,享受网络发展的同时,也同样被迫接受着它的副作用。短视频的普及更加催化了(~快~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认真的看完一部有意义的电影,读完一部可以让思想升华的作品。
做投资,亦是如此。很少人会安静的分析公司的财务,安静的读一份研报,安静的攻破自己的盲区,提升不同领域的认知。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成千上万件事情,上演着不同的戏码。
而其中的某一件事情,也许就会影响资本市场短期的波动。说来也怪,人们反而更加关注这种每天发生的事情从而影响着自己短期的操作。
“躲过每一次下跌,抓住每一次上涨”,可能最能体现人们内心的愿望。微观之事,犹如在浩瀚无垠的汪洋中抓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条绝美的金鱼。
也许可以做到,但不是多数人可以做到。短视频里的各个股神今天提醒你这个机会来了,明天内幕消息有了,后天天上要掉馅饼了。
结果一个月下来净关灯吃面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要花大部分的时间去听从不同“专家”的“不同”说法,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其妄想着海内捞鱼,倒不如安静的看着海水的流动,去把握真正可以把握住的(宏观)。我现在眼里的宏观,并非单一行业的发展,而是(时间)上的宏观。安静的去做公司的研究,时间会书写出想要的答案。
但飞速的互联网最容易影响起初的判断,颠覆自己的想法。所以,投资者需要安静的判断,独立的思考。远离金融市场每天的喧嚣,不追涨,不恐慌,投身于前人留下来的精华著作及不断的丰富自身,才能坚守自己看好的领域,用时间换取空间。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