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普惠金融经历了重大考验,也激发了众多银行运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服务相融合,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助力实体经济恢复。2021年,我国普惠金融将进行更为深入的发展阶段,金融服务将持续改善。在此背景之下,光大银行作为金融国家队之一,坚持秉承金融报国之心,在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多措并举提升普惠金融服务。
金融使命担当 助力复工复产
据悉,疫情发生以来,光大银行先后推出“六大举措”“五大礼包”“二十条工作方案”等普惠金融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单列信贷额度,足额保障普惠金融信贷供给;提高绩效考核系数,向普惠金融业务倾斜;落实普惠尽职免责办法,让从业人员“放下包袱”;下放定价授权和FTP减点等政策,整合行内业务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充分缓解小微企业经营压力……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营造“敢贷、愿贷、能贷”的氛围,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数据显示,一系列“硬核”举措下,光大银行“两增两控”指标阶段性完成,客户覆盖面持续扩大,融资成本进一步压降。截至6月末,普惠贷款余额1788.30亿元,较年初增加234.34亿元,增速15.0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47个百分点;客户数38.49万户,较年初增加1.23户;新投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9%,较去年下降87个BP;不良率0.92%。给予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临时性延期还本99.34亿元,临时性延期付息6.08亿元。
小微服务升级 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场景,光大银行着力开发无抵押担保、无接触、无存贷挂钩的普惠金融产品,推进柔性化、智能化、平台化系统建设。
在供应链方面,光大银行构建起核心企业、交易平台、政府采购等五大业务模式,打造普惠生态链新引擎,推动供应链金融线上化迁移,带动产业链,畅通经济循环。在产品方面,光大银行优化升级线上信用产品“阳光e微贷”、线上抵押产品“阳光e抵贷”,大幅缩短业务审批时间,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新融资体验。在系统方面,光大银行发挥“阳光普惠云”功能,建设阳光普惠智能运营平台、普惠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打造在线化普惠业务、智能化风控模型,通过丰富的云端服务,全面升级业务触达、在线服务和客户体验。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研发普惠贷款分层审批系统,探索智能化获客、审批、风控全新路径。
三农服务深入 助力脱贫攻坚
据悉,光大银行坚持“输血”“造血”基本思路,聚焦“三区三洲”和“两不愁三保障”,发挥金融行业优势和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实施信贷投放、融资价格、尽职免责等一系列优惠举措,重点给予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生猪养殖等行业信贷支持,带动新田、新化、古丈三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与农担联盟等渠道合作,发展带贫益贫能力强、商业可持续的扶贫产业,优先支持光伏发电设施、交通水利建设、异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锁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企业,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
非接触式服务优化 保障百姓安心过年
春节临近,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百姓安心过年,光大手机银行优化丰富各类“非接触式”服务,不断拓宽移动金融服务路径,为客户提供“金融+生活”一站式暖心民生服务。
光大手机银行8.0财富版可直通理财客服专线,并应用生物感知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技术,上线AI数字人客服和AI智能视讯功能,结合手势、表情等拟人化动作向客户提供业务咨询和理财推荐服务,让客户体验更加真实、更有“温度”。
此外,为进一步满足老年客户群体的需求,光大手机银行 “简爱版”对常用功能的页面进行调整与优化,例如放大字体、使用更加鲜明的配色,在保障客户账户安全的同时,更加符合老年客户的使用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手机银行还在业内首家推出手语视频服务。该服务线上通过手机银行渠道为听障人士搭建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线下还可为网点服务听障人士提供专业辅助,通过“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需求。
光大银行表示,2021年将继续围绕“管理财富、服务民生”企业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持续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普惠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推动一流财富管理银行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