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阿里云、中国电信两大云巨头偏爱的ZStack有怎样的未来?
源 / 全球财经网    文 /     2021年03月25日 10时29分

  如果将企业比喻成人,那成立于2015年的云计算创业公司ZStack(上海云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颇有几分“天才少年”的味道——它像天才少年一样拥有征服高山大海的雄心,取名“ZStack”,意思是要做最完美的、后无来者的云计算系统,故而采用英文最后一个字母“Z”来命名。

  更关键的是,它像天才少年一样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惊艳了世人。成立刚两年,ZStack从阿里云拿到A轮投资,成为阿里云进攻混合云市场的重要合作伙伴;近日ZStack又宣布获得了来自中国电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双方将在云计算行业继续深入合作。

  先后赢得两大云巨头的青睐,这在中国云计算创业市场绝对是独特的存在,ZStack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它又将拥有怎样的未来?

  稀缺

  ZStack是由一群在云计算行业深耕多年的技术专家所创立,核心人员也都来自英特尔等科技巨头,创业团队的技术含金量很高。例如,ZStack创始人兼CEO张鑫曾在著名的开源云计算公司CloudStack工作了6年,在此之前他还在英特尔从事了多年的虚拟化技术的研究。

  与其他云计算公司相比,ZStack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两大显著特征。

  第一, 纯自主研发。

  ZStack Cloud云平台的代码都是张鑫和他的“战友”们一行行码出来的,并且一问世就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2015年6月,张鑫选择将ZStack Cloud v0.6开源,同时发表了16篇技术文章阐述了ZStack Cloud的技术架构,在中国云计算行业迅速引爆好评如潮,由此吸纳了若干早期铁粉。

  第二, 商业模式坚持产品化。

  ZStack的产品主要面向私有云,中国用户在私有云建设中其实经常表现出强烈的定制化意愿,私有云项目也经常走定制化模式。但ZStack在成立之初就坚定不移地开发产品化的IaaS软件,致力于让产品在部署和使用上给用户带来极简体验。例如,“官网可下载安装”、“一键无缝跨版本升级”、“全自动配置”等都是ZStack Cloud带给用户的独特印象。相比之下,当时备受追捧的OpenStack已经越来越暴露出安装维护、升级等过于复杂的弊端。

  前阿里云产品总监马劲曾公开向媒体解释为什么阿里云会选择战略投资ZStack。他表示,ZStack的一大特点是产品很简单,能够大大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阿里云与ZStack合作,是把公有云的能力和私有云的能力合在一起,给客户带来整体价值。

  随着客户越来越多,以及客户使用私有云的场景越来越关键,ZStack近两年在提升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上也下足了功夫,使得南京地铁的手机支付闸机系统、四川绕城高速监控项目等都放心跑在了ZStack上。

  两大云巨头都选择ZStack,充分证明了ZStack在中国市场的稀缺性。

  拥有完全自研技术的公司是稀缺的;真正做产品化且将产品化做得好的公司也是稀缺的;能够服务大量客户、坚持自身赛道不断打磨产品不跟风公司还是稀缺的,ZStack做到了三种稀缺。

  新联手、新趋势

  如果说与阿里云的合作,让ZStack在混合云市场得到了充分打磨与客户积累,那与中国电信联手,ZStack能获得怎样的能力加持?

  中国电信并不只是单纯提供网络通信服务。实际上,中国电信自成立伊始就有专门的政企业务部,服务了大量的政府事业单位、以及大国企大央企,政企客户资源积累深厚。例如,武汉疫情期间,中国电信快速援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无论是时新的新基建,还是业内常谈的数字化转型,最主要对象就是各大政企用户,这也是为什么阿里腾讯百度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向To B市场转型,认为To B会是各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决定胜负的下半场。

  作为私有云、混合云产品提供商,ZStack有优秀产品,但如何让优秀的产品更快抵达各大政企客户,就需要中国电信这样拥有深厚政企资源、深刻理解政企用户需求的合作伙伴。

  中国电信也需要ZStack。“云+网”、云网融合是所有电信运营商对于未来趋势的共识,也是关键投入方向。ZStack在云方面有深刻的理解,中国电信有网的运营经验,双方联手,更能深入到“云+网”这一未来十年运营商行业最大的变革中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信创产业正成为一个充满前景的新兴产业,身为国企的中国电信,与拥有纯自主知识产权的ZStack,无疑在信创市场拥有大量机会。

  总的说来,ZStack与中国电信的联手,也反映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三大趋势。

  其一,云计算平台性营运公司与产品化公司联手的案例会增多。

  其二,拥有基础自研技术的公司会越来越受中国用户青睐。

  其三,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占比越来越重,以“云(云计算)、大(数据)、物(物联网)、移(移动通信,尤其是5G)、智(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建设数字经济仍是现在及未来潮流所在。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