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医院最大的功能是一站式解决企业在临床试验阶段的需求。”
4月26日,围绕浦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及热点问题,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对外联络局和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推出上海自贸区“指南针”系列研讨沙龙。首期“指南针”研讨沙龙在外高桥保税区举行,园区开发者、龙头企业、创新机构齐聚一堂,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开展交流,希望凝练出纾解“痛点”的新措施。
高博医疗集团执行副总裁、上海阿特蒙医院执行院长冯晨出席了本次沙龙,围绕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 “引进来”“走出去”的相关问题就研究型医院的作用发表意见,以及透露计划建立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专家“把脉”外高桥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建设
作为全国首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功能怎样精准定位?上海外联发商务咨询公司总经理寿晓琪建议,借助政策与功能复合叠加,以“贸易”为纽带,跨境“流量”为枢纽,全产业链发力。
“通过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发力与功能精准定位,外高桥为这一产业打开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通道。”寿晓琪说,“在市区两级的规划引领下,发挥区域功能特色,全面推进全球生物医药顶尖力量集聚,协同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二级调研员董树沛强调了“生态圈”的概念,他认为,在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可打造更集聚、更高端、更先进、更广泛的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外高桥可以尝试更多便利的境内关外监管政策,同时可以考虑与基金等合作,挖掘有潜力的企业,打造更好的生态圈。”
生物医药产业聚集,高博医学阿特蒙肿瘤中心助力转化
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依托独特的“自贸+保税”优势,以及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创新举措,吸引了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集聚,目前保税区域已有7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
2020年11月20日,作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高桥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揭牌。高博医疗集团旗下上海阿特蒙医院研发合作项目、高博产业转化研究院成为首批入驻项目。
今年1月20日,目标打造细胞治疗行业旗舰中心,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高博医疗集团在上海自贸区内达成战略协议;聚焦于中国最高发的三大实体肿瘤,旨在打造国际先进的肿瘤中心,高博医学阿特蒙肿瘤中心成立。
对于高博医学阿特蒙肿瘤中心的成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上海阿特蒙医院首席科学家李进教授表示,高博医学阿特蒙肿瘤中心以创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和临床研究作为两大支点,未来将建设成为中国临床研究的标杆,它的成立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是医疗和新药创制的一个小发动机。
随着签约项目的逐步落地和高博医学阿特蒙肿瘤中心的发展建设,上海阿特蒙医院将聚集更多国内外一流科研单位与临床专家,搭建协同研究网络,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先试先行,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高效转化与应用,着力打造临床研究与产业转化平台,助力产业转化与创新。
临床试验中心将加快生物制药赛道提速
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如何打通医药创新产业的关键环节——临床试验阶段的需求,也是很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药物临床试验是每一种药品上市前必须经过的“关卡”,因为只有顺利通过药物临床试验,被确认安全、有效的药,才能被批准上市。
在当日沙龙上,高博医疗集团执行副总裁、上海阿特蒙医院执行院长冯晨透露,高博医学阿特蒙肿瘤中心正计划建立药物临床试验中心。
“作为研究型医院最大的功能是一站式解决企业在临床试验阶段的需求。”冯晨说,“目前国内众多创新药企业在申报时采取了中美双报的模式,药物临床试验中心的落地,将助力科研成果的转化,批复后每年可承接200-300个创新药项目。”
据冯晨介绍,上海阿特蒙医院将按照GCP标准,打造高标准临床试验病房,同时配合打造专业GMP实验室及共享实验室、中心病理实验室等,通过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临床发现与转化中心,打造临床发现-基础科研-产业转化-临床应用的闭环体系,全面加速临床研究转化,打通医药创新生态链关键一环。
未来,随着保税区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的陆续落地和生物医药企业痛点的进一步解决,依托于研究型医院的专家团队、药物临床试验中心,相信会推动更多的生物药企向上海外高桥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延长同类医药产业产业链,提高生物医药行业集中度,促进赛道提速,推动我国医疗产业“引进来““走出去”。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