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当代年轻人“边作死,边自救“的”朋克养生“法,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的调侃,而是已经开始付诸行动。新氧《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新氧平台25岁以下医美消费者占比超54%,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
这届年轻人对医美的追捧,其原因也仍然离不开此前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的概括,“爱美爱玩爱健康,怕老怕死怕孤独,缺爱缺心情缺刺激”。据新氧数据颜究院数据显示,95后已经开始“抗初老”,医美消费人群数量已经超越80后、85后,成为线上抗衰老第一大消费群体。
但怕老只是一种表象,健康美丽才是年轻人为医美项目买单的主要原因。作为我国第一批互联网原居民,95后的医美消费也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经济特征,推动了医美市场的转型升级。
加速医美线上化程度
过去构成医美产业链的是(药/器材)品牌商、机构、渠道、用户,四者之间依次连接。线上化则是指增添医美垂直内容社区及电商这一新元素,并且由它串联起品牌商与机构、渠道、用户。
当互联网医美发展进入下半场,医美垂直平台的内容生态建设成为产业链各方角逐的主阵地。然而,据“MobTech”旗下Mob研究院《2019医美电商行业报告》预计,2020年在线医美市场占整体医美市场规模仅为8%。医美机构”触网率“低这一问题,随着年轻用户的涌入其解决进程或将被加快。
无论是小红书种草笔记的顺利出圈还是直播带货的风行,“亲测有效”和“有图有真相”已经成为互联网经济下品牌营销的基本要求,“先上网选择再消费”更是成为年轻人的新习惯。而目前我国医美市场规模巨大,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医疗美容项目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约占全球医疗美容总规模的15%,到2023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3600亿元产值。与此同时,中国的医疗美容服务渗透率很低,市场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巨大的市场规模也意味着消费者将拥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增加产品在网络上的曝光度是争夺用户的关键所在。
从目前医美市场的品牌效应来看,医美线上化似乎也是势在必行。尽管今年来医美版块股市行情频频走高,但消费者对于医美机构还是比较陌生,目前获取机构资讯还是得求助于其他平台。例如,在界面主页上,如何鉴别医美结构是否正规的话题位于好问榜榜首,“国内顶尖的医美机构有哪些”相关的问题热度最高;在知乎上,选择医美机构的提问也是读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推动轻医疗发展
近年来,诸如注射美白针、水光针、玻尿酸,以及光子嫩肤、果酸换肤、热玛吉等此类的轻医美项目更受95后等年轻群体的偏爱。这些医美项目相对那些动刀的手术类项目来说,价格偏低、恢复期快,比如做一个双眼皮的价格目前是几千元到上万元,但是一般要2个月左右的恢复期,但如果是注射水光针或者玻尿酸,一般一针是一两千元左右,而且即做即走,显然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经济和时间支配方式。
Mob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95后医美人群洞察报告》显示,95后医美用户的月收入分布集中在5千元以下,占比接近7成,因此可支配收入有限会导致其短期内更偏爱中低端的医美项目。
另一方面,目前95后医美消费群体大部分居住在三四线城市,占比接近6成。而大型医美机构主要集中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医美行业发展虽然增速较快但发展极不平衡。中国产业研究院报告指出,我国各地区美容美发行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格局开放、增速较快,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薄弱的格局。
所在地的大型医美机构有限甚至短缺,使得95后在选择医美项目时更为谨慎。对于脸部整形、隆鼻、吸脂、丰胸等价格高昂的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消费者往往更愿意信赖大型机构。而诸如玻尿酸填充、美白针、瘦脸针等注射类及果酸焕肤、皮肤激光、热玛吉等非手术类医美项目,相比较而言其风险要小得多。
总结:
95后、00后等年轻用户逐步扛起医美消费的大旗,其消费偏好或将成为医美市场竞争的风向标。医美线上化和轻医疗项目的走俏,都表明这届年轻人对于医美项目的消费都更为理智和谨慎,与以往的医美消费“一掷千金为美丽”相比,当代年轻人更愿意将医美消费当作一种日常活动。因为相比于变老的结果,我们更害怕的是变老的过程。
当然颜值焦虑也不仅限于95后等年轻群体,健康美丽是所有年龄段的目标,而医美消费也将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从医美版块持续走强的股市行情来看,市场对医美消费的热情仍在提升,截止发稿,港股医美概念股再续昨日涨势,今日早盘复锐医疗科技涨超12%,瑞丽医美涨超3%,康泽药业和必瘦站均涨超1%;昨日收盘,医思健康涨超8%,四环医药涨超4%,复星医药涨超2%。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