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医药新基建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0年04月22日 15时33分
  面对全球疫情,我国乃至世界医药板块问题凸显严重。疫情时代之下,医药“新基建”暴露出疫苗短缺,药品研发,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医药板块优势更为突出。

  医疗器械——全球疫情推动相关需求的增加,中长期有望持续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可用到的相关设备,体外诊断,耗材等相关公司带来较为明显的需求,这也有力推动业内公司季度业绩增长,同时就全球疫情来说,这对有贸易往来的医疗器械公司而言,有望带动业绩增长。

  血制品——疫情激发血制品需求

  2020年的新冠疫情,带来了对静丙等治疗血液制品的大量需求,血制药品不仅需要供给病人的治疗途中,还要用到医护人员的防护,另外附加医院的战略储备。

  就供给端和需求端数据显示:

  供给端:受制于供血浆站设立困难,全国采浆量增速维持在10%左右,企业普遍库存血浆一个检疫期时间段。目前情况下出于安全考虑,主要企业已经停止血浆采集,恢复时间需要根据疫情控制情况确定。因此疫情持续的时间直接影响到血制品来源——血浆的供应。再考虑到血浆采集时3个月的检疫期的存在,就近3个月(去年11、12月、今年1月)的血浆无法投产,实际上能投产的血浆量有限。如果疫情持续2个月以上,预计血浆供应将十分紧张。这也意味着血浆价格将会上涨,毕竟物以稀为贵。

  需求端:据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冠疫情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报告中显示,重症患者依据病毒可酌情早期使用静丙,相比于2003年的SARS,本次疫情中对于静丙对重症患者的治疗作用认知大大提升,已经进入地方诊疗方案之中。同理,考虑到重症患者和医护人员以及医院后续的战略储备,静丙需求也将大大提升。另外,因部分患者血清蛋白下降,部分重症患者出现并发症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需要白蛋白和纤原治疗。对比静丙,白蛋白、纤原等血制品药物的需求也很大。

  价格:因疫情原因,部分公司不能采集血浆,而随着血制品库存出清,导致市场对于血制品的需求持续旺盛,血制品的出厂价有涨价的可能性,血制品企业的话语权有望增加,由此可能带来销售费用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利润进一步提升。同理也不排除个别人闻到气味,而贩卖“假血浆”的情况。

  医药商业——“药店+流通”产业链

  在疫情中,医药商业板块(药店+流通)的有相对的正向影响,同时商业板块的产业链价值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连锁药店:作为居民的终端消费渠道,受疫情影响,防疫类相关产品的(口罩、温度计、医用酒精、药品)的销售有较为明显的增幅,虽然在人力成本等方面可能会有所提升,但整体销售额的增长能抵消一部分成本,一季度预计带来5%-10%的业绩增量弹性。另一方面,连锁药店具备长逻辑,在疫情中更加显示了其作为终端市场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重要力量,有利于行业在整个医药产业链价值的提升。

  医药流通:疫情的爆发导致医疗机构对防护用品以及相关的药品、检测试剂的需求度提升,而流通企业属于中间渠道环节,也意味着将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疫情对业绩具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疫情医疗机构部分科室的需求有所降低,但整体的出货量依旧受到正向影响,尤其是与第三重点相关的医药流通企业受益将最为明显。

  品牌中药——消费价值

  随着疫情的全球性爆发,市场系统呈现下跌趋势,而品牌中药到了较好的投资点,据我国疫情防控期间显示,中医药管用的消息也迅速走红网络,甚至有外国人士认可并呼吁用中医药抗疫。但是这也遇到了以下问题:

  OTC稀缺性(原料或处方稀缺)品种能持续提价:

  稀缺性品种大多亦品牌力强,但其提价动力足,主因在于原料稀缺带来的持续成本压力与处方稀缺赋予的强定价权。

  对于原料稀缺性品种而言,如果说一般的品牌OTC是高层次消费的基础版的话,那么原料稀缺性品种就好比高层次消费里的奢侈品或者个性化消费,其定位人群有限,价格往往较高,是名副其实的高端消费。如片仔癀、安宫牛黄丸、阿胶等。

  对于处方稀缺性而言,其需求刚性,难以替代,消费者价格不敏感,提价对销量影响不大。如片仔癀、云南白药、龟龄集等。

  OTC行业销售模式变化:

  近年来OTC行业改变销售模式,由渠道拉动模式向终端驱动模式转变,更多的举措促使终端纯销的增长,提振业绩并减少业绩波动性,主要表现为三类:拓展终端渠道、加大终端宣传、提价并让利渠道终端。例如片仔癀通过新设体验馆拓展渠道,拉动了产品销量增长等。

  创新药产业链——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

  有调查显示,疫情下对于创新药产业链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受复工延迟影响部门订单交接可能会有延迟,但并不会影响后续生产发展。

  我国医药政策鼓励创新,国内医保控费下集采成为常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对外包需求量也随之加大,这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市场。同时,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为中小创新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小企业与外包行业关联度高,有利于外包企业业务的增长。

  据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习总书记指出,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

  习近平同时指出,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同时密切跟踪国外研发进展,加强合作,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要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同时根据一线救治需要再筛选一批有效治疗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尽最大可能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要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

  疫苗——监管、研发开启疫苗发展黄金期

  至长生生物时间后,我国《疫苗法》便已出台,《疫苗法》的推出也将带动我国疫苗研发的发展走向,使行业加速优胜劣汰,国有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新冠肺炎下疫苗的发展机遇

  新冠疫情下暴露出我国乃至世界在控疾方面的不足和力量的薄弱,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研时,表示:要把全国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疾控的整体建设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疫情的爆发,也使得新冠疫苗研发备受关注,多家公司纷纷布局研发新冠疫苗,不仅仅有着背后的利益链,对于各大上市公式来说,谁先研发了新冠疫苗,谁就在行业内有了话语权,这也关乎了公司进一步增强技术实力。

  创新药——未来核心发展方向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疾病,有疾病的地方就要有药。新冠疫情下直接暴露出我国创新药方面的不足,从短期来看疫情可能带来的两点潜在影响:(1)对部分产品的终端销售有些许影响,但肿瘤等强刚需药品影响较为有限;(2)部分新药的临床试验可能短期会受疫情影响。虽然 疫情短期可能带来些许影响但影响也较为有限,但是短期疫情影响不改产业长期向好发展趋势,创新药是未来医药发展最核心的方向之一。

  医用设备——生命支持类器械配置还需提升

  由于新冠肺炎目前并没有可行性药物,因此对于患者来说还需依靠监测仪、呼吸机、输注泵等医疗设备来作为生命支撑,而我国在在专业性医用设备的配置上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

  据统计显示,国内ICU配置床位数与海外仍然具有2-5倍以上的差距。根据世界重症与危重病医学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德国、加拿大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分别高达24.6和13.5张。美国在2003年SARS后,同样加强了ICU的配置,ICU病床占比以及每10万人拥有ICU床位数都在持续提升。实际情况,以2014年人口为参照,中国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平均为3.19张,加上专科ICU预计超过6张/10万人。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