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5月31日 10时33分

  佘惠敏

  超前布局未来技术研发,是回顾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分析时势的明智之举,更是志存高远的必然选择。唯有着眼前沿,才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唯有加速创新,才能实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

  5月26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一则通知,让12所中国知名大学又一次成为广受关注的对象。根据教育部通知,首批12家高校获准建设未来技术学院。这是一个“全明星”阵容,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中国顶流高校,也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老牌理工强校。

  那么,未来技术学院将要研究什么技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的通知,明确了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目标:瞄准未来10年至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

  这样的目标令人振奋,也带着一股浓浓的“科幻照进现实”之感。未来技术,自带无限想象空间。超前布局未来技术研发,既要有“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的远见,也要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准备。

  超前布局未来技术研发,是回顾历史的经验总结。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展示和探讨的许多现实应用,曾经只是科幻作品中的想象。智能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智能汽车实现无人驾驶,无人机自主飞行进行电网巡检,自动驾驶公交车能与红绿灯“对话”……这些场景的实现,无不得益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建成。而北斗导航项目正是因上世纪90年代的前瞻谋划而开启。没有数十年前的前瞻布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从容不迫。

  超前布局未来技术研发,是分析时势的明智之举。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我国科技创新的短板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难题依然待解。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要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及早规划、提前布局。

  超前布局未来技术研发,是志存高远的必然选择。中国目前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创新创造强国。在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的今天,创新驱动已成为大势所趋。我们不能满足于做国外品牌的代工厂,不应满足于赚取产业链低端的微薄辛苦钱。今天我们对未来技术研发的超前布局,自然是为了在数十年后的国际竞争中能拥有更多主动权。唯有着眼前沿,才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唯有加速创新,才能实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

  过去的科幻,成为当前的现实;现在的科幻,将成未来的现实。我们期待着,12家高校的未来技术学院能不负使命,奋力探索,让更多科技照亮中国的未来!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